“我們現在24小時都有交警執勤,早、中、晚高峰時段,需要四五名交警指揮才能勉強維持通行,每天深夜零時至上午7時還有交通巡邏組進行線路巡查和疏導。”8月14日,在蘭州市天水路與讀者大道什字執勤的一位交警對記者介紹道。
在蘭州,如此繁忙的交通指揮任務著實令人咋舌。據了解,今年以來蘭州市交警支隊增加了500名警力,但仍無法緩解交通壓力。究其原因,不僅源于城市機動車的增加,更主要的原因是,蘭州市正在圍繞“暢交通”行動,實施64項“平交改立交”的“上跨下穿”工程。
期望建造立體交通格局的惠民治堵工程,卻因為錯綜復雜的地下管網,成為“燙手山芋”,施工人員經常是無所適從,施工方案一改再改、工期一拖再拖,城市交通“越治越堵”。
“上跨下穿工程”受困
截至今年7月中旬,蘭州市機動車保有量達65萬輛,10年時間增長了4.28倍。蘭州市交警支隊分析認為,機動車的過快增長與有限的城市道路形成了突出矛盾,道路擁堵、出行難令蘭州不堪重負。從2010年9月開始,已經實行了4年尾號限行、實施3次(每次平均50多天)單雙號限行,仍然無法緩解交通壓力。2013年蘭州市啟動了64項“上跨下穿”工程(上跨工程47個、下穿工程17個),計劃用時3年實現城市核心區“暢交通”目標。
2013年8月,施工單位陸續進入各工地,但錯綜復雜的地下管網令施工單位苦不堪言。中交隧道局蘭州天水路下穿讀者大道項目部副經理惠滿紅說:“施工路段下方有10多種管線,在主體施工前,必須進行遷改。大量的時間都耗在管線遷改工作上了,管線遷改不能按時完成,其他的工程就無法施工。”按照原定施工計劃安排,項目部本該在今年3月開始車行地道的開挖施工,但正是由于管線遷改,直到6月份才正式開始。
江西路橋集團蘭州白銀路上跨安定門項目部介紹說:“需要遷改的管線有十幾條,包括自來水、雨污水、各類通信光纜、電力、燃氣等等,遷改工作涉及大量的協調,遷改時也需人工開挖,耗時費力……” 該項目也是從去年8月開始施工,至今仍困在管線遷改上。
地下管網至今是筆“糊涂賬”
大規模的交通改造工程,加重了城市的交通擁堵,而在施工過程中更是“險象環生”。從今年3月至今,西站十字、南山路、雁灘大潤發十字、土門墩、雁灘等施工地段相繼發生管線遷改中挖斷天然氣、供電、自來水管線的事故,陸續導致多起居民斷水、斷電、斷氣事件。蘭州市安委會今年以來已經數次召集現場會議,嚴令各施工單位“謹慎開挖”。
記者了解到,錯綜復雜的地下管網和由此引發的施工“險象”,其根源在于:地下管網至今是筆“糊涂賬”。
據蘭州市規劃局介紹,因各類地下管線分屬不同部門管理,管理體制和權屬復雜,涉及政府30多個部門,使建設發展計劃不能同步進行,各個單位地下各種管線的陳舊、事故、新建、改建、維護等建設項目自行建設,造成重復開挖,“拉鏈式”道路不斷出現。加之原有的行業歸口管理,資料存放較亂,包括規劃、電信、供電、燃氣、有線電視等部門,都在管理各自的地下管線。
今年6月,蘭州市有關部門對各單位的管網進行了初步統計,其結果顯示:蘭州市地下管線包括自來水、燃氣、電力電纜、通信電纜等8大類20多種,各類地下管網加起來總長度3000公里左右,分布在蘭州城區221平方公里的地下,平均每平方公里地下埋有13.6公里管網。
中鐵集團的一位施工人員對記者說:“由于沒有地下管網的詳細圖紙,施工前對地下的情況不了解,施工中才知道,一挖開全是‘蜘蛛網’般的各種管線,只能挖到哪里改遷到哪里。”
重地上而輕地下
因錯綜復雜的地下管網導致“上跨下穿”治堵工程頻頻受阻的現象,引發了輿論的反思。有城建專家指出,多年以來,蘭州市地下管網建設滯后,管線產權單位也往往各自為政,地下管線的鋪設、遷改隨意性很大。
有評論者在當地媒體上直言不諱地說:“城市地上的景觀和建筑,被認為是城市的面子,得到充分的重視,而對于看不見的地下部分,其重要性一直被嚴重忽視。重地上而輕地下,重面子而輕里子,根本來說是以往城市政府政績觀的錯位。”
也有專家建議:蘭州市應利用“上跨下穿”工程的實施,同步對城市地下管網進行普查建檔,從而完善管線信息,將城市地下管線全部納入綜合管溝,解決歷史欠賬問題;同時,設立專門管理機構,統一負責對全市地下管線進行監督和管理,修好城市的“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