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级成人毛片免费视频高清/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国产一级内谢a级高清毛片/九九热亚洲精品综合视频 - 俺去俺去啦最新官网在线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北京推動垃圾分類4年:廚余垃圾分出量不及10%
時間:2014-08-30 14:29:16  來源:新京報  作者:饒沛 

    位于大興黃村的棗園北里,是北京市第一批垃圾分類試點小區,很多人曾到這里“取經”學習。但是,8月29日,在這個昔日的“明星小區”,多個廚余垃圾桶里扔著球鞋,其他垃圾桶里堆滿果皮等物。

    2010年起,北京開始在全市逐步推行垃圾分類。數據顯示,今年6月,納入統計的2927個實行垃圾分類的小區,共產生生活垃圾20萬噸,但廚余垃圾分出量不到實際產生量的10%。

    事實上,北京對垃圾分類處理的投入力度不可謂不大。據媒體此前報道,以2011年為例,北京市在1200個小區、1200個村莊開展垃圾分類達標試點,市財政投入4億元。不過,在這背后是垃圾分類效果的不盡如人意。垃圾分類指導缺失、混運現象嚴重、垃圾分類管理條例的具體實施辦法遲遲未出臺……垃圾分類陷入“有心無力”的境地。

    混裝混運的垃圾

    記者走訪十余個社區,僅一兩個貼著關于垃圾分類知識的海報,部分小區垃圾桶上的文字標示都已看不清楚。

    面對小區里擺放的各類垃圾桶,新景家園的居民張女士仍然感到煩惱:“我去國外玩的時候,看到垃圾桶上會畫上啤酒瓶、紙張等相應的物品,指導大家投放。北京在這方面好像做得不夠細”。雖然北京從2010年便開始在社區逐步推行垃圾分類,但張女士并沒有得到相應的分類具體指導,“西瓜皮算不算廚余垃圾?它并不是在廚房中做飯留下來的垃圾。”

    類似的指導缺失并不鮮見。記者走訪十余個社區,僅有一兩個在垃圾桶旁貼著關于垃圾分類知識的海報,部分小區甚至連垃圾桶上的文字標示都已看不清楚。

    西城區木樨地某小區,居民張先生家則有著另一種垃圾分類的苦惱。分類之初,張先生一家會按照居委會指導的,廚余垃圾放一個袋子,塑料瓶等放進一個袋子,廢紙等再用另一個袋子裝。不過,他很快發現,僅自己努力只是徒勞。

    張先生說,他扔垃圾時常常發現,垃圾桶里各類垃圾混雜,如今,小區門口的三個分類垃圾桶干脆廢棄,代之以一輛推車,居民家的各類垃圾全都直接扔進小推車里,統一被運走。

    在中華環保基金會小康幸福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李京華看來,混運對居民垃圾分類的積極性是很大的打擊。從2004年開始,李京華就在北京進行垃圾分類宣傳活動,“有一次我們在社區進行垃圾分類的宣講,底下一個老大爺直接就開罵了,‘我們把垃圾分了,你們運的時候一鍋粥,這不瞎扯嗎?’”

    長期關注垃圾處理的環保人士“驢屎蛋”介紹,北京一噸垃圾從產生到清運,再到填埋場處理完成,需要500元,這其中包含的運費為200元。“試點推進是在做,但規模不大,數量沒到。比如一個小區分出5桶垃圾,其他相鄰小區沒有分類,如果專門派車來拉的話,成本太高,所以不可持久。”

    海淀區市政市容委副主任莘雪林也表示,負責垃圾運輸的社會單位、物業公司沒有被強制要求必須分類運輸,“垃圾分類分不出來也不能把我怎么樣。”

    缺編的“綠袖標”

    按照目前垃圾分類小區的戶數,“綠袖標”指導員應該配備7萬名左右,現在僅有2萬名。

    為了更好地對居民垃圾分類進行指導、監督,早在2010年5月,北京市便組建了“綠袖標”垃圾分類指導員隊伍,計劃平均每80戶至120戶設立一名“綠袖標”。

    “原本設想的主要是要起到一個督促居民進行分類的作用。”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員會固體廢棄物管理處副處長張紅纓說,但在實際中,有的居民根本不聽,一些指導員變成了二次分揀員。

    今年61歲的張燕霞是棗營北里的居民,大約4年前,她開始做“綠袖標”。

    每天早上7點到9點,晚上6點到8點,張燕霞都會站在小區的垃圾桶旁邊,提醒居民將垃圾分類,同時對混裝的垃圾分揀。“有個小伙子,垃圾分類特別好,我每次看到他心里都很感動。但也有人不是,我提醒要把垃圾分類,對方張嘴就是一句‘你管得著嗎’。”

    不只因為不被理解,讓不少“綠袖標”不想堅持下去的另一個原因,是收入太低。

    “綠袖標”王先生說,干完這個月他不打算再干了。“又累,掙得又少,小區里收廢品的收入都比我高。”

    張紅纓介紹,“按照目前垃圾分類小區的戶數,‘綠袖標’指導員應該配備7萬名左右,但現在才有2萬名。每個月區縣要給每名‘綠袖標’至少600元,這是一筆很大的支出,我們也不便要求區縣去多聘‘綠袖標’,有的區縣一個‘綠袖標’就把幾個人的活都干了。”

    多個區縣的垃圾處理部門負責人表示,“綠袖標”目前缺編嚴重,收入低是主要原因,即使招聘到人了,流失率也非常高。對此,張紅纓表示認同,在她看來,一些小區垃圾分類出現問題與“綠袖標”流失率高也有關系。

    經濟獎勵能否奏效?

    “這樣的機制培養了居民的心理依賴,萬一哪天不再實行了,居民還會不會把垃圾分類?”

    指導、監督收效甚微,如何打破垃圾分類的困局,多個區縣、街道開始嘗試新的舉措。

    從8月初開始,棗園北里的9名綠袖標指導員全部“下崗”。該社區居委會環境主任李世英說,街道考慮引入專業公司來對垃圾進行分揀,“綠袖標指導員工作時間就是每天4個小時,而專業公司對垃圾分揀可能不止這么點時間,相信分類效果也會更好。”

    做過一段時間“綠袖標”的王先生則認為,直接的經濟獎勵或許更為有效。

    季渝元居住在東城龍潭街道華城社區,每天早上,她出門時,總會拎著前一天吃剩的果皮等廚余垃圾,扔進小區垃圾分類收集點的廚余垃圾桶,然后掏出積分卡,讓旁邊的垃圾分類指導員用POS機往卡里打入1分。“攢夠50分就能換一張10元的超市購物券。”季渝元說。

    這種垃圾分類刷卡積分的方式,龍潭街道從去年開始引入,居民每分類投放不少于500克的廚余垃圾或不少于250克的可回收垃圾,每日可積1分。

    如今,一年過去了,垃圾分揀正確率達到95%以上。

    在海淀區蘇州橋西等社區,每400戶設置一個廚余垃圾投放站,居民刷卡投放廚余垃圾,每次刷卡獎勵0.5元,每天限刷一次。“我們要改變大鍋飯的形式,不再給居民發分類垃圾桶和塑料袋了,你拿什么垃圾袋來都行,只要里面裝的都是廚余垃圾我們就獎勵。量多少沒關系,只要來投了,意識就提升了。”海淀區市政市容委副主任莘雪林說。

    不過,對于這種金錢獎勵方式,張紅纓提出了自己的擔心:“一旦這樣的機制形成了,就培養了居民的心理依賴,萬一哪天不再實行了,居民還會不會把垃圾分類?這樣做反而把責任意識淡化了。”

    垃圾分類制度的缺失

    2012年3月1日起施行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提出,逐步建立計量收費、分類計價的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但截至目前,具體辦法仍未出臺。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劉建國認為,政府是垃圾處理的責任主體,應把生活垃圾分類的政策法規完善,幫助老百姓逐步養成意識。

    環保部城市環境管理專家組成員彭應登分析稱,垃圾分類推行效果不明顯,原因有很多:其一,市民分類意識和習慣尚未形成。第二,垃圾分類制度沒有建立。

    彭應登表示,生活垃圾處理不僅僅需要單純的分類,還包括廚余垃圾的處理等都需統籌考慮。首先,政府應將其作為系統工程推廣,不能說前端分類,后續跟不上,“應當全過程、全環節的配套。從國外成功經驗看,完善的設施往往都是政府主導推廣的。”

    此前,2010年11月18日至12月17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草案)》曾公開征求民意,其中規定,“不遵守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要求的,由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并對個人處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罰款;對單位處5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

    2011年11月18日,正式條例由市人大常委會通過,其中針對“垃圾不分類將罰款”的條款已刪除。對此,市法制辦相關負責人曾表示,刪除該條款是充分采納了市民的意見。

    正式條例同時提出:本市按照多排放多付費、少排放少付費,混合垃圾多付費、分類垃圾少付費的原則,逐步建立計量收費、分類計價的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具體辦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條例自2012年3月1日起已經施行,但截至目前,具體辦法仍未出臺。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