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從武漢地鐵集團獲悉,地鐵4號線2期(武昌火車站--黃金口)主體結構全部完工,9月下旬將進入空載試運行階段,為12月28日全線通車奠定基礎。按照已通過國家發改委專家評審的《武漢市第三輪軌道交通建設規劃(2014-2020年)》要求,武漢未來6年將建10條地鐵,總長度170公里,至2020年,武漢市軌道線網規模將達到385公里。
加快軌道交通建設,僅是武漢市向地下拓展空間的一個縮影。全國人大代表、中建三局董事長陳華元說:“隨著城市土地日漸稀缺,武漢地下空間開發必須提速。即使按低標準計算,在現有耕地不減少的前提下,生態空間在50年后將達到飽和。地上地下立體化同步開發,充分利用地下空間資源,是城市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在天河機場T3航站樓地下換乘中心,2015年底將建成地上地下共五層的航站樓,其中地下三層將形成城鐵、地鐵、機場捷運線無縫對接的綜合交通體系。
武勝路地下公交樞紐正在施工,建成后將擁有獨立的大型地下停車場、地下公交換乘中心和公交車停靠場站。“像馬房山公交站、八一路公交站一樣,更多的地下公交站將出現在武漢三鎮。”武漢公交集團基建管理部副部長戈守云介紹。
武漢市規劃部門相關負責人透露,目前武漢正在全面推進地下空間利用,像地一大道、首義歡樂城等項目已經獲得成功,王家墩中央商務區地下城、綠地中心六層地下空間正在加緊建設。“未來10年,武漢將建設2000萬平方米地下空間,相當于2800個標準足球場。包括在王家墩中央商務區、楊春湖、魯巷和四新地區打造四座地下城,項目涉及餐飲、娛樂、商場、倉儲、生產加工、地下停車場和地下供熱站等領域。”該負責人表示,“項目建成后,預計年均創利稅近億元,提供就業崗位50000個。”
“入地三分”開發新空間
地下商城,地下公交站,地下管廊,軌道交通……武漢市快速發展,地面壓力增大,因此,“入地三分”,充分利用和開發城市的地下空間,將是不得不面對的重要課題。
現狀:人均面積僅為標準一半
地下空間,對武漢市民來說,并不陌生。
市場上的香蕉,95%以上是在龜山等地的地下人防工程內催熟的;武漢國際會展中心的地下,有多個運動健身場館;近年來,地下軌道交通建設突飛猛進……
中建三局集團人防與地下空間設計院院長段峻峰介紹,根據國家相關規定,城市地下空間需達到人均1平方米的緊急掩蔽需要,但武漢市人均地下空間僅為0.5平方米,遠未達標。“武漢市地下空間建設起步較早,直至上世紀90年代都處于全國領先水平,但由于沒有進行整體規劃,后來逐漸被其他城市超越。”段峻峰說。
數據顯示,遍布三鎮的地下人防空間,每年為武漢創造2億元產值,提供近5000個工作機會。遺憾的是,這些地下空間大多分布零散,條件簡陋,用途單一。
隱憂:有名無分攔住投資者
開發利用地下空間,減輕地面的人口、環境、空間壓力,已成共識。
但是,由于國家尚未頒布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專門法規,導致地下空間“有名無分”,投資者權益無法保障,“有人問津,無人投資”屢見不鮮。
段峻峰介紹,目前武漢市地下空間開發的法律依據,主要是《人民防空法》和《武漢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管理暫行規定》,但上述法律、規定并未明確界定地下空間的產權,令不少投資者舉步不前。
目前,全國已有近20個省市出臺了地下空間管理辦法,如何開發這座“地下金礦”備受關注。
前景:地下城已是發展趨勢
武漢地下空間的商業開發,也不乏成功的先例。如亞貿、群光、魯廣等大型商貿市場,均設有地下超市,每日人流不斷,獲得穩定收益。“能不能通過科學規劃,利用地鐵線路,把一些地下超市連起來,形成網狀結構,共同發展呢?”段峻峰提出,通過對美國、法國、新加坡等地的考察研究發現,地下城越是規模化發展,越能取得更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像法國巴黎,地下不僅有公交站、商場、超市、賓館,還有醫院、學校、政府機關等,形成了名副其實的地下城。”
武漢市規劃部門透露,未來十年,武漢市將在城市核心區域建設總面積2000萬平方米的地下空間,以緩解地面交通擁堵,提升城市環境品質。
段峻峰認為,城市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程度,已漸漸成為衡量城市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志。“尤其是在土地資源日趨緊缺的城市,科學、有序、理性、有效地發展地下空間,更是一個城市走向國際化的重要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