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這是“補上城建中一直被忽視的一課”,那也是亡羊補牢的“補”。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城市地下管線建設管理的指導意見》。該《指導意見》提出,力爭用5年時間,完成城市地下老舊管網改造,避免重大事故發生;用10年左右時間,建成較為完善的城市地下管線體系。
人們常常引用雨果《悲慘世界》中的一句話,說“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雖然原文的本意并非指良好的地下設施是民生的保障,是城市“善”的體現,但人們引用這句話時,顯然是沖著這層意思的。陰暗的地下管道,光輝的城市良心,兩者放在一起,充滿語言的張力與德性的張力。《菜根譚》說得好,暗處不欺隱,才是個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見得多的,分明是在地下管網的暗處,亂象叢生。
重地上,輕地下,表面光鮮,政績漂亮。一些城市熱衷于展示“城市名片”,豪華辦公樓、會展中心、主題廣場,求大求新求洋,不說它使普通百姓生存空間越來越逼仄,只說它的奢華不過是金玉其外。地上是貴族化了,地下呢?管線建設規模不足、管理水平低下,大雨內澇,管線泄漏爆炸,路面塌陷,時有發生。長期以來,給水、排水、供熱、煤氣、強電、弱電幾大部門,各自為戰,多頭報批、多方投資、多次驗收,這個月你把道路開膛,下個月我再來把它剖肚。重復建設,浪費稅金,無序敷設,危險隱伏。“地下埋著幾百萬,沒事挖開看一看”,“春城無處不開挖”,老百姓只能用順口溜調侃一下“馬路拉鏈”。
挖開一米路,成本不知多少萬。在馬路拉鏈的開開合合中,迷失的不只是“良心”,更是“責任”。地下管線專家林廣元指出該領域存在的問題有:缺乏國家法律法規,技術標準不完善,城市規劃不重地下,管線信息不全,管線權屬單位缺乏統籌協調等。地下管網是硬件,而我們缺乏的主要是法規、標準、規劃、信息、統籌等等管理方面的軟件,到底是理念落后,還是智慧不足,還是責任意識淡薄?
就拿管線信息來說,權威部門透露,截至目前,全國仍有一半以上的城市沒有開展地下管線普查,各權屬單位管理各自所有的管線信息,沒有實現共享。在信息化時代,地下管線卻是現狀不清、“家底”不明,這樣無序低效的管理,折射的是“懶政”、“庸政”與“誤政”。
國務院辦公廳的《指導意見》提出了明確的目標,給出了清晰的時間表與路線圖。如果說這是“補上城建中一直被忽視的一課”,那也是亡羊補牢的“補”,而非查漏補缺的“補”。這跟地方為政者的歷史責任感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