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過去的一段時間里,南方許多省份出現大暴雨,不少城市出現內澇,珠海也不例外。珠海的一些大學搖身變為“夢幻水城”,許多學生在浸水的教室里學習。不期而遇的暴雨也給當地的很多商戶和居民帶來不小的損失和麻煩,幾乎逢雨必澇,有的路面積水達到四、五十米,店面受淹,居民出行受阻。盡管當地政府做了很多努力,但是一些地區仍然是年年被淹,城市形成內澇有方方面面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城市的發展帶來的問題。
由于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硬底化建設導致整個區域徑流,到達排水設施的時間縮短了,但是量卻增加了,根據一些資料顯示,硬底化提高10-15%,排澇負擔會增加40%。珠海的內澇集中區是城鄉結合部,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這些原來屬于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的配套建設并不能與之相適應,這些地勢比較低,但周圍新建區按照城市新的規劃排水渠各項數據都會提高。還有就是一些80年代初期建設的一些地下管道排水暗渠,排水管道不太規范,存在質量等問題。現在城市化建設,排水系統標準偏低也是造成內澇的一方面原因。
很多年來我們都一直在秉承來多少水,排多少水,其實我們可以利用雨水,提出新理念,像低沖擊開發,就是充分利用下滲系統,調蓄系統來錯峰排放雨水利用,這樣把雨水作為一種資源在利用,不再讓它成為一個災害。
珠海面臨的難題其實每一個城市都存在,城市迅速發展,地下管網建設卻被遠遠地甩在后面,兩者的車距越來越大。上世紀八十年代突飛猛進帶來的管網建設粗糙、老化等問題,現在也逐步暴露出來、顯現出來,內澇、塌陷成了暴雨的伴生物。
既然問題出現了,我們就應該想辦法解決,想辦法去克服,雖然各個城市都在加快發展,但是城市的“另一張面孔”地下網管建設也要跟上時代的步伐,把二者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做到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驗收、同時投入使用,建立和完善避難場所和生活應急供應系統,同時提高交通、供水、供電、供氣、通信、防洪等設施的運行保障能力,徹底消除城市內澇安全隱患,俗話說“亡羊補牢,猶未為晚”,對此,我們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