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城市,主城區看不見高聳的煙囪、聽不到機器的轟鳴,該是多么的愜意。對于多年來飽受“工業圍城”之擾的青島而言,這樣美好的愿景無疑值得去嘗試。
由此,青島近年來大動作頻繁。散布主城區的110家老企業,被列入搬遷范圍或已實施搬遷。遠離主城區的各縣區,成為老企業集聚升級的新土壤。用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李群的話說,“實現全域統籌,優化空間布局,是青島打造發展新優勢、提升核心競爭力的必然選擇?!?/p>
但是,對這場被稱為“騰籠換鳥”的變革,外界有贊譽,也有質疑。是政府借搬遷之名賣地?是異地簡單復制?是往農村轉移污染?帶著這些疑問,我們來到青島,看一看、問一問、算一算。
是否“土地財政”驅使?
全力扶持企業,提升城市功能
這個時節,走進青島海晶化工集團有限公司老廠區,再也聽不到機器的轟鳴。去年10月31日,這家有著66年歷史的企業全面停產,開始搬離主城區。騰退出來的500畝土地,交付青島市土地儲備整理中心。初步估算,500畝地一經拍賣,至少是35億元。按照常理,這筆錢大部分要落進政府的腰包。要說政府“賣地生金”,似乎一點都不冤枉。
“說起來你們可能不信,扣除必須上繳國家的稅費,錢全部返還給我們,怎么開發由我們主導。”海晶化工總經理左志遠替政府喊起了“冤”,“新廠區一二期投入35億元,資金負擔不算重,就是因為有這塊地的收益托底?!?/p>
青島市委副書記、市長張新起說,要抓好成本核定、土地出讓、資金籌措、人員安置等關鍵環節,有序推進企業搬遷,特別是用好土地級差收益返還這一政策,讓企業搬得快、搬得好。
有關部門算了一筆賬:單體搬遷企業的原址土地按照規劃用途拍賣后,除上繳國有土地收益資金、農業土地開發資金外,其余80%返還給搬遷企業,成片搬遷則以土地評估價的90%為標準返還。另外,地方收取的地鐵建設基金、交通建設基金,對實施搬遷并能夠實現升級改造、轉型發展的企業,經審核后再獎勵返還。
企業搬走了,稅收減少了,賣地錢也拿不到,政府會心甘情愿?就說由原市北區和四方區合并的新市北區,這次搬遷涉及54家企業,占全市搬遷企業總數的60%,一年下來光稅收就要減少2億到3億元。區委書記惠新安也明白,這幾年的日子肯定不好過,“土地騰退并不帶來直接收益,老企業搬遷對我們而言是一個損失?!?/p>
不過,痛歸痛,希望也在眼前?!盎\”騰出來,可以養更多更漂亮的“鳥”。
利用原第四印染廠的老廠房,市北區植入新的發展要素,打造出化工橡膠行業的產學研示范基地。花園式的環境,引來158家橡膠行業科技企業和中介服務機構。去年,園區實現銷售收入突破百億元人民幣,電子交易平臺實現交易額突破3000億元人民幣。
國棉六廠、同步帶廠、黃海橡膠等19家企業搬遷后,山東省最大的鐵路客運樞紐站青島北客站順利竣工,帶動形成1.9平方公里的交通商務區,已落戶11家大型服務企業,預計2020年區域生產總值可達500億元。
“不看眼前看長遠,改善城區環境,培育新的業態,提升城市功能,就是我們最大的收益?!被菪掳残判臐M滿。
是否異地簡單復制?
推動轉型升級,再振企業活力
主城區環境改善了,污染排放會不會轉移遷入地?始建于1958年的青島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搬遷計劃一出臺,就引發不少質疑聲。
“我們的干部職工以后也要在這里工作生活,要是把污染帶過來,那不是害自己嗎?”青島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海波說,“如果只搬遷,還像原來在老城區那樣簡單復制,就是不負責任,不如不搬。”
青鋼新廠區的環保項目投入超過18.5億元,占到總投資額的近12%。原有的400萬噸產能,淘汰、消化250萬噸落后產能,搬遷、轉移狀態良好的150萬噸生產工藝裝備,整合、改造工藝技術水平。做環評時,青鋼專門邀請遷入地的干部群眾代表參加,詳細了解項目情況。
青島市老城區企業搬遷辦主任陳勇坦言,實施搬遷的企業普遍存在技術裝備相對落后、能耗相對較高、安全生產隱患較多等問題。“搬遷就是引導企業更新生產技術和產品結構,推動轉型升級。市里出臺了21個重點經濟功能區發展規劃和55個工業產業集聚區布局規劃,每個區域發展都要按規劃來,否則就不給土地指標、不享受優惠政策?!?/p>
其實,搬遷這事,青鋼已經籌備了8年。老廠區緊挨膠濟鐵路和重慶路,早就沒了發展空間。物流就是個難題,鐵礦石到了碼頭,得用汽車往廠里運。一年下來,光花在路上的錢就讓人心直疼。
王海波算了算賬,“先不說設備更新,同等產能下,光物流成本一年就減少5億到6億元,節能方面預計要減少成本9.6億元。在產能不增加的情況下,年出口量將從現在的20萬噸增加到120萬噸。”
再看全市,已啟動搬遷的100戶企業,新址項目計劃總投資550億元,是搬遷前固定資產原值的2.3倍;全部達產后年銷售收入將達到1300億元,較原來提高60%。初步測算,110戶企業通過生產工藝改造和技術創新,搬遷后污水、固廢和COD等主要污染物單位產值排放指標平均下降30%以上,單位產值能耗下降15%以上。
是否讓農村做出犧牲?
帶動縣域發展,縮小城鄉差距
從青島市區出發,經海底隧道,約兩個小時車程,便到了黃島區的泊里鎮。
鎮子不大,以前偏安一隅,少人問津。但眼下,這里卻是青島最熱鬧的大工地。因為地處董家口經濟區的核心,小小的泊里鎮一夜之間大項目云集。青島港、青鋼、海晶化工、雙星等青島原有的大企業,在這里濟濟一堂。
眼前的景象著實熱鬧,可當地干部群眾有憂慮:這么多企業搬來,主城區倒是漂亮清凈了,老百姓有什么好處?會不會是為了城市含金,讓農村做出犧牲?
說起得失,鎮委書記密德生列了一組數據,“以前幾乎沒什么工業基礎的泊里鎮,一年多時間就新引進總投資30多億元的27個項目,實現到賬外資1636萬美元,同比增長45%。有了錢就能改善民生,讓老百姓過更好的日子?!?/p>
在老城區企業搬遷過程中,青島市跳出主城區,建設“大青島”,統籌城鄉發展,注重引導企業、資金向縣域地區布局。已啟動搬遷的100戶企業,2/3落戶縣域四市及原膠南市。通過給予資金扶持獎勵,青島市還引導老城區企業向省級開發區、工業經濟功能區、產業集聚園區搬遷,形成集聚效應。
沉寂已久的縣域經濟,正因此迎來發展的春天。
原本散布在市區的企業,搬遷改造后產生集聚效應。南車集團的城陽動車小鎮,軟控股份的膠州裝備產業園等,都已形成規模效應。青鋼搬遷后,直接拉動董家口經濟區工業產值增加300余億元;雙桃精細化工、青島堿業等企業投產后,可增加當地工業產值超過100億元。
作為黃島區區長,萬建忠見證著董家口經濟區每一天的變化。這個明清時期曾以“日出千桿旗,日落萬盞燈”的盛景而名揚四海的小漁港,如今已成為青島邁向深藍的起航地?!半m然面積只有3個鎮大小,但預計5年后,這里的經濟總量將超過一個縣域的規模。”
據測算,已啟動搬遷的100戶企業,全部投產后將拉動縣域工業總產值增加1000億元以上。110戶企業全部完成搬遷后,預計可使縣域工業產值在全市比重上升13個百分點,新增就業4.8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