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地區有8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里,但不少城市的就業機會和城市生活條件卻并未隨之相應改善,出現了諸如公共設施建設嚴重滯后、非正規就業人員數量巨大、社保覆蓋率低、貧困率高企以及治安惡劣等問題
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里,拉美地區快速的城市化進程產生了大量問題,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由“過度城市化”導致的“城市貧困化”及其引發的住房保障缺失,這也成為拉美地區長期滯留在中等收入水平的重要原因之一。
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的研究報告《住房政策:拉丁美洲城市化的教訓》指出,20世紀30年代開始,拉美地區開啟城市化進程,之后60多年經歷了加速發展。到了2012年8月聯合國人居署統計,拉美地區有8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里,其城市化水平甚至超過許多發達國家。伴隨著城市人口增長,拉美地區國家不少城市的就業機會和城市生活條件卻并未隨之相應改善,出現了諸如公共設施建設嚴重滯后、非正規就業人員數量巨大、社保覆蓋率低、貧困率高企以及治安惡劣等問題。
這種出人意料的高城市化率,讓拉美地區城市的非正規就業比重一直非常大,“第三產業化”的特征明顯。拉美地區長期秉持的進口替代戰略,也帶來其產業結構的“去工業化”,對廉價勞動力的需求也吸引了農村人口向城市的轉移。兩相作用下,伴隨不穩定的非正規就業而來的,是農村貧困人口向城市轉移,最終導致困擾拉美地區多年的“城市貧困化”問題。不僅如此,“城市貧困化”也影響了城市新增人口對住房價格的承受力,引發了嚴重的住房保障缺失問題,進而導致大量貧民窟的出現,給社會治理增加更多困難。
為解決“過度城市化”尤其是住房問題,拉美地區國家主要采取儲蓄、補貼和信貸三種融資手段,但總體而言并不成功。多數國家的貸款機構不是因為經營困難被迫解散,就是橫遭兼并重組或者私有化,甚至地方化。而在政府失靈和市場失靈的雙重作用下,非正規住房,特別是貧民窟,作為拉丁美洲城市化進程中一個特有的“副產品”而出現,最終成為社會痼疾而難以根治。
對此,社科院拉美所副研究員謝文澤認為,相對于較高的城市化率,拉美地區的發展卻相對緩慢。由于工業進程停滯和家庭消費受到抑制,使得拉美地區經濟發展速度跟不上城市化速度,最終導致“過度城市化”以及“中等收入陷阱”的出現。此外,由經濟增速減緩帶來的諸多經濟、社會問題,無疑會使拉美國家政府的執政環境復雜化,執政難題增加。
由于中國和拉丁美洲均是發展中地區,具有相似的發展境遇和較強的可比性。與拉美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的30年相比,無論在經濟發展水平上,還是在城市化水平上,或是在住房自有率與公租房保有率上,中國未來新型城鎮化的30年都有可能具有較高的相似性。正如專家們建議的那樣,拉丁美洲住房政策失敗和住房體系扭曲的教訓,為當前中國的住房政策,特別是公共住房政策提供了前車之鑒。因此,避免重蹈拉美覆轍,值得有關決策部門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