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正值湖水豐盈的汛期,還下了幾天雨,可武漢漢口片的兩大湖泊——菱角湖和鯇子湖卻干得見底了。市水務部門稱,這兩個湖泊正在進行綜合治理,即抽排湖水、清淤、曬底泥。
除此之外,鯇子湖在4年前也曾投入600多萬元換水治理過;去年8月份,機器蕩子也換了“一盆水”,但后來水質再次超標。對此,有市民提出疑問:湖泊治污非得搞個“底朝天”嗎?為何只有換水這一招?
記者探訪
豐水期兩大湖泊“抄底”
連日來,不斷有讀者向晨報新聞熱線85777777打來電話,詢問:寶島公園中的鯇子湖抽干湖水,是不是要建泳池?
昨天,記者在該公園,看到鯇子湖確實“底朝天”。走在公園環湖路上,可見湖底裸露在外的淤泥,竹筐、破網等雜物,站在湖邊草坪上,散發的陣陣臭味隨風撲鼻而來。
“湖水在一周前被抽干了,這幾天來玩的人少多了。”家住臺北三村的居民丁先生告訴記者,每天清晨和傍晚,附近居民都要來此散步、游玩,大家都盼著公園早日改造完,讓湖水變得清澈。
而離鯇子湖只有1.5公里遠的菱角湖,也被“抄底”了。昨天,約9公頃的水面幾近干涸,4臺水上挖掘機正在實施清淤作業。現場吳姓工作人員稱,該湖已被晾曬了3個多月,清淤4萬多立方米,之后將會栽種水生植物,換水透析,恢復生物鏈。
官方解釋
清淤換水,消除藍藻水華
江岸區水政監察大隊副隊長黃玉霞說,鯇子湖面積小,自凈能力差,易發藍藻。
近年來,江岸區曾對鯇子湖清淤換水,但鯇子湖自身凈化力仍較弱,湖水水質未見改善。此次將人工恢復湖泊生態,通過“生物療法”,撒播生物酶,改善淤泥酸堿度,種植多類沉水植物,調節湖水水位,形成“水下森林”,使湖水能見度在1米以上,消除藍藻水華,整個投資約1000多萬元。
據悉,2012年,菱角湖引進“外來入侵物種”——水葫蘆,試圖以這劑猛藥治理底泥富營養污染物污染,從根本上抑制藍藻水華的爆發,把菱角湖變成“草型清水湖”。
為何不到兩年,又要將菱角湖“抄底”呢?江漢區湖泊管理所所長潘子英說,用水葫蘆治污,雖然投入少,但見效較慢,如果不及時打撈,會造成“二次污染”。
潘子英說,此次菱角湖將會實施“中西結合”水生態修復,干塘暴曬清淤后,將實施菱角湖水生態修復和岸線整治工程,包括更換湖水、建設人工濕地5000平米,種水生植物3.6萬平米等。
專家說法
治藍藻,換水難治本
在去年機器蕩子換水治污中,水務部門引入30萬噸潔凈自來水,把整個湖水透析了一次,然后放養8000多尾魚苗、種植水生植被。但是不到半年,環保部門監測數據顯示,該湖泊水質總磷超標近1倍,由三類重回五類水體。水質并沒得到根本扭轉。
“治理湖泊藍藻水華是一個世界性難題。”中科院水生所有害藻類生物學研究員李仁輝說,干塘換水可能在短暫的時間里會使水質有所提高,但是這只是治標不治本的一種方法,很難做到水質不再反彈。
任重道遠
湖泊治污要“多管齊下”
除鯇子湖、菱角湖外,去年8月份,漢口最深的人工湖也實施換水治污,今年,北湖、竹葉海、月湖也將實施換水,全面透析,消除藍藻水華。
除此之外,目前,東湖、南湖正在實施截污工程,沙湖、郭家湖水生態修復工程,墨水湖、龍陽湖清淤工程等等,我市中心城區湖泊治污全面提速。
但武漢市湖泊局相關負責人說:“武漢湖泊治污還沒有哪一條捷徑可走,所有的方法都在摸索階段,效果可能還會有波動。”
“提高湖泊治污速度,一直是武漢市苦苦探索的課題。”市環境科學研究院總工李琳表示,湖泊全方位生態修復,需要從截污、河底清淤、水生植物恢復、生態濕地及坡岸整治等多方面著手,才能最終奏效。
中科院水生所水環境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吳振斌說,污染一個湖泊可能只需要一年、兩年,但是治理一個湖泊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幾代人。由于受諸多外部條件的影響,武漢湖泊治污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