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昨日發布消息稱,目前正在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研究編制首都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相關規劃,規劃范圍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具體規劃將根據編制工作進展情況適時出臺。隨著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深入,產業轉移的勢在必行,哪些企業將外遷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北京第一批外遷公司有207家,主要涉及化工、建材、鑄造等門類。記者昨日從北京市相關職能部門一位知情人士處了解到,關于產業的轉移最近一直在研究,上個月集中封閉的討論了一段時間,已經確定了一批企業要轉移,包括國企以及央企,涉及到鋼材物流、化工等六個行業,由于還要進一步的研究和審批,進展不會那么快。
央企外遷
需尊重市場力量和規律
近一段時間以來,關于“央企總部離京有助降低北京房價”、“遷走20家央企總部可為北京減少50萬人”的言論持續發酵,央企總部真的會外遷嗎?會涉及到哪些企業呢?
“我們總部在北京的只有幾百人,搬遷不是解決首都問題的最主要的辦法。”大唐發電一位人士對記者表示,公司的電廠都在北京以外, 除了剛剛建好的高井熱電廠,目前該電廠還沒有投產,遷出去也不太可能。如果真的需要動,企業會配合,但關鍵成本會很大。企業的出發點應是提高管理效率和提高效益,如果外遷,會涉及到人員安置等很多問題,包括個人的生活都會有很大的變化,同樣其它電力公司也是一樣,因此企業外遷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一刀切。
“我們沒有聽到有這方面的消息,也沒有相關的考慮,其實我們在北京的總部只是一些行政職能部門,礦區主要都在外地。”中煤能源一位人士表示。
“如果涉及搬遷,就要通過市場的手,用政策和機制來吸引企業,而不是搞‘拉郎配’。”一位建材企業人士表示。與此同時,北新建材、北礦磁材、昊華能源等公司相關人士均表示未聽說有相關安排。
“央企總部去哪兒,不僅要服從國家戰略和人民利益,還要讓市場說了算。”國資委相關人士表示,實際上并不是所有央企總部都在北京,國資委監管的113家央企總部在北京只有89家,有24家企業總部在京外。從提取的包括國家電網,中國石化,中國電信以及中國鋼研等20家中央企業總部的人數來看,這20家企業人數之和為8557人,其中最多不過2000人,最少的才61人,即使他們全部遷走,也解決不了多大問題,相反還會影響國民經濟和產業結構調整。該人士稱,如果央企總部遷出能夠降低房價,央企愿意像當年支持三線建設一樣,為國家和首都發展作出新的犧牲和貢獻,但央企總部到底去哪,還應尊重市場的力量和規律以及市場化運作和國際化運營。
地市磨拳搓掌
爭搶優勢企業
隨著一體化發展的加速推進,越來越多的省市區應聲而至希望分一杯羹,尤其是河北地區出臺了一系列的措施,積極謀求承接北京轉移出來的產業。
據了解,目前保定已經規劃了1149平方公里,共34個產業園,為京津產業的轉移到本地做準備。在未來發展中,主要依托這34個園區,積極承接京津地區的汽車、新能源、航空航天、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商貿物流、旅游休閑、健康養老等產業轉移,重點建設高端裝備制造基地、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商貿物流基地、新機場臨空產業基地和社會公共服務基地。與此同時,保定還編制了《保定環首都地區概念規劃》、《白洋淀地區空間發展規劃》、《保定服務首都對接京津概念規劃》等專項規劃。
廊坊市目前正組建高規格的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抓緊制定一攬子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工作方案,并積極主動地與中央頂層設計進行全面對接,力爭搶先實施。要著力將北京的央企外企和民企總部作為招商重點,密切關注這些高端客戶的外遷動向。針對北京準備向外轉移的1000多家企業,加強同北京市相關部門的溝通聯系,拿到企業清單,精心篩選目標,確定重點接洽對象,一家企業一家企業地實施攻關,避免低質低效項目進入。把對接京津工作進一步做深做實做細,爭取在新一輪對接中搶得先機,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爭做先行軍。
河北承德市為此成立了產業聚集區建設推進辦公室,為京津冀一體化做推進工作,使產業得以順利完成對接。目前,該辦公室正在與北京方面進行洽談,希望除了引進三高一低的企業之外,還希望引進高端產業,比如高等院校和醫院等。
據悉,除了河北等地,河南,山西、內蒙、山東,甚至上海浦東新區等地紛紛派團專程抵京,希望引進外遷的京企。
京企外遷
亟待政策統一規劃協調
“央企總部搬遷不會成為主流。”國際金融論壇城鎮化研究中心主任易鵬接受采訪時表示,央企如若搬遷,更多地會把它的一些制造業基地往外搬遷,總部還是會放在北京。例如首鋼,其生產車間搬到了河北,但總部依然在北京,對于央企來說,總部在京無論是參加重要會議還是獲取政策信息都會很便利,更有利于央企自身的發展。即使是少數央企總部要搬遷,也應根據自身的需要按照比較優勢分析來決定搬遷到哪個地方。
東方證券一位分析師同時認為,北京作為首都確實需要外遷部分職能以緩解其交通環保壓力,因此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高度可以拔得很高。但從微觀主體角度來看,無論是產業還是人口,外遷的動力并不足,因此需要更高級別的機構統一規劃協調。
“京津冀城市群或將成為中國未來最具活力的核心增長極之一和新型城鎮化的示范區,相關產業的發展也將逐漸獲得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該分析師之處,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區位特色,比如廊坊可能定位小型的新興電子和高端裝備制造,而唐山的曹妃甸可以承接鋼鐵等大型制造業、保定可以轉移部分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等等,未來如何布局還需要政府層面統一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