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多少歷史建筑?1989年以來,市政府共計公布了632處、2138幢歷史建筑,144條風貌保護道路,44片共41平方公里歷史文化風貌區。今年,上海將正式開展第五批優秀歷史建筑申報和歷史文化風貌區擴區,目前已有200余處優秀歷史建筑、近百個風貌保護街坊、近20條風貌保護道路進入備選名單。擴充優秀歷史建筑名單,是為了更好的保護。
老洋房、石庫門里弄、工業遺產建筑……無不講述著上海的歷史和記憶。城市日新月異,但不能割斷歷史文化脈絡。只有現在、沒有過去的城市,單調、枯燥,功利、浮躁,既沒有歷史厚度,也缺乏人文精神。目前,距2005年第四批優秀歷史建筑公布已有近10年。在這10年中,許多歷史建筑受到了妥善的保護,煥發著新的生命力;但也有一些保存價值較高的老建筑,因為沒有進入保護名單,在城市舊改中被陸續拆除,或者正面臨拆除的危險,令人痛心。
慎余里,上海曾經保存最完好的石庫門建筑群之一,屬于上海的4422處不可移動文物之一。但由于在設立文物點并作調查時,規劃已經確定,動遷已經展開,因此,到2012年底,慎余里早就被拆得差不多了。沈宅,建于清朝咸豐年間,有150多年歷史,同樣是不可移動文物,同樣在文物普查工作人員調查時,已屬拆遷范圍。2012年10月正式拆遷時,被市民和媒體發現,拆除一半后被叫停……
美國紐約列入保護的歷史建筑達2萬處。上海的歷史建筑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城市當然要發展,民生當然要改善,但必須要在“老”與“新”之間取得平衡,對老建筑要少拆、慎拆。否則,推倒的不僅是老建筑,更是在抹去這座城市的記憶。
2003年,《上海市歷史文化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筑保護條例》實施,促進了上海歷史建筑保護。《條例》中的“先予保護”概念,還令一些尚未進入保護,但有損毀危險的歷史建筑幸免于難。有法律法規的保駕護航,歷史建筑保護才能進入制度化、長效化的軌道。因此,擴充優秀歷史建筑和歷史文化風貌區名單,意味著有更多的建筑和地區將得到這樣的保護。然而,名單擴充需要時間,而在等待之中,一些歷史建筑或許已經悄無聲息地消失了。有多少老建筑還能等另一個10年呢?
在名單之外,還有許多工作要下苦功夫去做。必須明確歷史建筑的聯合保護機制,細化相關部門的責任,制定覆蓋面更廣、執行力更強的法規,完善“先予保護”制度,建立老建筑拆遷前的前置會審制度,做到“一事一議”,公開透明,鼓勵全社會都積極參與到歷史遺產的保護中來。
保護歷史建筑,就是在保護這座城市的歷史文脈,實在刻不容緩——要知道,老建筑拆了就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