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億人口的大國要想最終實現現代化,就必須將經濟增長點立足于擴大內需上,而新型城鎮化與“四化協調發展”恰好是擴大內需的兩個重要支撐點。成渝城市群作為實踐新型城鎮化的第一批載體,此次能躋身《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之中,足見其之于整個西部地區新型城鎮化的領航意義。
新型城鎮化講究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產城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重慶作為國家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面臨著集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于一體的發展困難。但五大功能區域戰略的實施,細化了各區縣的考核標準,從全市層面來講,將有利于實現經濟發展、戶籍改革、環境保護、養老保障等方面的城鄉一體化,從內在軟實力方面充實著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內核——這也是新型城鎮化的題中之義。
而重慶與成都之間的產業聯系,又可以互補的形式加速產城互動。重慶的電子產業集群,帶動了四川廣安、內江等地相關配套產業的發展;重慶的汽車產業又與正在發展汽車產業的成都、資陽等地形成了產業互補……此種形式的產城互動,不僅可以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解決人口就業的問題,也能進一步分擔主城壓力,同時為衛星城的發展供力,為新型城鎮化的地域性給予支撐。
成渝城市群地處西部山區,包含了11個城市、73個縣(市),如此容量巨大的城市群,難免讓人產生這是在“圈地”的錯誤認知。但新型城鎮化的核心,不是大張旗鼓地建設起一座座新城、空城,而是要以人為本。《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披露出的信息,不僅僅是何處可以培育城市群,也明確指出了會將城市群農民工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保、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全面放開等內容——以人為本的核心傾向沒有改變。
重慶與成都同屬西部大都市,此番強強聯手,既可發揮出各自的優勢,比如重慶具有的內陸開放高地優勢,成都具有的生態宜居優勢。加上兩者皆處于長江經濟帶和絲綢之路經濟帶上,成渝城市群的建設,勢必可以發揮出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領航整個西部地區的新型城鎮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