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23歲的劉保根聽在蘇州打工的哥哥劉保國講了夢想——先在蘇州找份滿意的工作,過幾年創業當老板……他怦然心動。3月初,從安徽來蘇州,一下火車,劉保根就感覺不錯:在車站問路,有“小紅帽”熱情指引;找工作,一場場招聘會等著他去挑。很快,劉保根在一家機械配件廠上了班。這讓劉保根一下子有了家的感覺。
從2012年開始,蘇州啟動“家在蘇州”宣傳思想文化品牌戰略,通過凝聚新老市民力量,構建共同的城市價值觀。“家在蘇州”這一品牌包括了文化興盛之家、文明和諧之家、創新創業之家、開放融合之家、宜居幸福之家等,這五大內容涵蓋了文化服務、文明城市、文化產業、社會管理創新等方方面面。
蘇州是一個移民城市,常住人口1058萬,戶籍人口與外來人口相當,同時蘇州的國際化程度比較高,常住外籍人士有6萬多名。蘇州在保障新蘇州人的權益方面一直走在全國前列,是全國最早推出居住證的城市之一,新蘇州人擁有與本地戶籍居民幾乎相同的待遇。但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有著迥異文化需求和精神世界的新老蘇州人如何尋找共同的城市價值觀,擺在了蘇州市委市政府及全體蘇州人的面前。“在城市現代化和國際化進程中,需要進一步凝聚人心,把各方創造熱情充分激發出來,把全社會發展活力充分釋放出來。”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蔣宏坤說,把一個個小小的夢想實現,需要一場“凝聚力工程”來奠基。
來自英國的約翰每個月都要帶著妻兒去蘇州東港新村看望資助3名老人。6年來,他們資助了不少貧困家庭和學生,還在市慈善總會設立了4個個人冠名愛心基金,定向資助貧困老人。約翰說,“老蘇州、新蘇州、洋蘇州都是一家人,要互相幫助”。約翰這份樸素的感情,源自蘇州面向外籍人士精心打造的“燈下亮工程”。這個工程,以“家在蘇州”“hi—nehao”為統一識別標志,通過“觸愛行動”、趣味運動會、百姓講壇、樂齡學校、境外人士沙龍等活動,讓“洋蘇州”迅速融入蘇州的日常社區生活中。蘇州大儒巷11號大院住著新老蘇州人。大院制定了“鄰里公約”,要求居民之間多些了解、相讓、相幫,共同維護大院的安全、衛生、公共設施等,融洽了各位居民的感情。為了讓“新蘇州人”更快更好地融入蘇州,“新蘇州人關愛行動”為他們送崗位、送技能、送文化、送關懷,增強他們對這座城市的歸屬感。
蘇州市委宣傳部負責同志介紹,通過“家在蘇州”的打造,目前,一個對本地、外來居民涵蓋文化惠民、技能培訓、權益維護、情感關懷等的服務體系雛形初現,“家在蘇州”的品牌開始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