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新京報記者邀請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廣播電視臺首席主持人曹可凡,人大代表、上海華日服裝公司工會主席、銷售主管朱雪芹,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教授王名,就年輕人對于北上廣該走該留進行討論,他們認為,除去經濟、地域原因,堅守北上廣的部分人是“虛榮心”作祟。(3月11日《新京報》)
隨著社會和經濟發展,“北上廣”成為一個尷尬的代名詞,這些來自五湖四海、多數是二三四線城市的年輕人,聚集在北京上海廣州這樣的一線城市,尋找機會,奮勇拼搏,企圖依靠自己的雙手,在熙攘的大城市中占據一片天空。
北京、上海、廣州,這些城市是繁榮的代名詞,是全中國所有城市中遙遙領先的一批城市。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這些城市擁有更強大的經濟實力,更完善的社會設施,更成熟的城市體系,更多的工作機會,更優質的教育醫療條件,這些都在吸引著不少人,來到這里打拼。誠然,大城市相對于其他三四線城市,有著驕傲的優勢,但是對于“北上廣”一族來說,也有難以言說的痛。大城市機會多,但是生活成本也相對較高,而由于“北上廣”一族是外來人員,沒有社會根基和人脈,自身的發展也相對當地居民來說更困難,生活環境也較為艱難,很多人每天有大量時間花在路上,而得到的報酬雖然絕對值比三四線城市要高出不少,但是由于物價房價也高,所以相對來說,這方面并沒有比三四線城市有優勢。巨大的生活壓力和工作壓力,迫使不少人逃離“北上廣”,回到相對不那么發達的二三四線城市發展。但是還有一些人,固守著“不闖出一片天就不回去”的想法,苦苦堅守,“虛榮心”驅使他們繼續留在一線城市打拼。
反觀城市,大批外來人員的涌入究竟對城市造成了什么影響?一方面,為城市發展帶來了活力,提供強大的勞動力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市場消費力,然而從另一方面來講,人口過多,會導致種種的社會問題,整個城市公共設施的壓力,交通的壓力,環境的壓力都已經讓這些城市不堪重負,而且還隱藏著治安隱患。而由于人口需求增加,也無形中推動了有限資源的價格上漲,例如房價飛升,造成“寸土寸金”的局面。
其實,關于“北上廣”一族,單純討論城市對他們的吸引力有多大,他們背負的壓力有多大,是該掙扎著留下,還是該放棄理想回家,尋求一份安穩的生活,這些都沒有意義,或者說,意義并不重大。關鍵在于厘清是什么原因造就了現在尷尬的局面。誰讓這些“北上廣”一族背負巨大的壓力?又究竟是什么原因讓這些城市不堪重負?到底是誰催生了“北上廣”這個尷尬的名詞?歸根到底,是城市發展不均衡惹的禍。從各國經驗來看,城市化是通往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經之路,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的城鄉差距和地區之間的不均衡發展依然存在,而且呈現出加劇的趨勢,北京上海廣州這些大城市,依靠自身的政治、經濟、地理位置,成為了經濟樞紐,政治中心,長期的繁榮,聚集了大量的資源,例如科技、教育、文化、醫療、基礎設施、產業基礎等等。在這種情況下,中心城市成為地區發展中的“高峰”,而其他城市則成為“洼地”。在中心城市強大的吸引力,外來人員不斷涌入,他們向往中心城市的巨大生機和優渥條件,卻又苦于壓力巨大和根基稀薄的現狀。
城市發展不均衡,需要國家的宏觀調控和經濟引導來改善。只有盡快縮小所謂的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間的差距,避免大的過大,小的過小的馬太效應,實現地區經濟的平衡發展,推進城市網絡化建設,使不同城市成為高度自由化的有機整體,讓更多國人在寬裕的城市環境中工作生活,才能根本解決“北上廣”的尷尬,實現國家經濟平穩迅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