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至2020年這個改革期內,戶籍制度改革有望取得突破性進展。
《決定》中稱,要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轉為城鎮居民。
在具體思路上表現為創新人口管理,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
戶籍制度改革起錨
隨著城鄉交流的日益廣泛,戶籍制度已引起愈來愈廣泛的爭議,被指抑制了勞動力、人才的自由流動。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提出,從2010年開始,中國的人口紅利已經消失。保證中國經濟未來持續、平穩發展,重點在于推行戶籍制度改革。首先戶籍制度改革使農民變成市民,這部分人就變成了穩定的勞動力,直接改變了勞動供給。其次,戶籍制度改革讓農民工有了制度保障,政府的激勵可以加大農民工的轉移力度。再次,農民工變成市民后,享受各種社會保障,解除了后顧之憂,可以改善內需中的消費需求。
事實上,戶籍制度改革的難點不在于其本身,而是它背后的利益格局。國研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研究室主任王列軍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我國的福利支出責任主要由省級及以下政府承擔,而且長期以來省以下政府支出占大頭。在這樣一種福利支出責任機制下,為新落戶人口提供公共服務就主要依靠地方自身財力來解決,城市政府放寬落戶條件的積極性顯然不高。
當下,《決定》讓問題獲得了解決的可能。按照《決定》,部分社會保障、跨區域重大項目建設維護等作為中央和地方共同事權,逐步理順事權關系。《決定》明確,對于跨區域且對其他地區影響較大的公共服務,中央通過轉移支付承擔一部分地方事權支出責任。建立財政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機制。有參與戶籍制度改革官方調研人士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意味著地方財政承擔的壓力將減輕,這將增加地方放開戶籍吸引人口落戶的動力。
北上廣人口規模擬受嚴控
李克強總理曾表示,城鎮化也不能靠攤大餅,還是要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東、中、西部地區因地制宜地推進。還要注意防止城市病,不能一邊是高樓林立,一邊是棚戶連片。在《決定》中也強化了這一概念,“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p>
2011年,北京常住人口達2018萬人,其中外來人口742萬人。中國社科院今年發布的 《城市藍皮書》顯示,2011年,北京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有119立方米,是國際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的1.19%,目前北京市用承載力為1000萬人的水資源供養著2018萬人,超出了水資源基本承載能力的一倍還多。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歐陽淞認為有兩個途徑可以解決問題,一是從國家宏觀層面,加強城市群規模的科學規劃和布局,大力推進城鎮化建設,增強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產業發展、公共服務、吸納就業、人口聚集的功能,實現人口就地轉移、就地就業。二是從北京等特大城市層面,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引導城鎮產業升級轉型,合理調控外來人口的規模與結構,同時完善城市布局,分散中心城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