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現“平衡木”公交站臺,僅50厘米寬。繼濟南出現30厘米寬的“獨木橋”式人行道后,南京市紅山路驚現寬約50厘米的公交站臺,被市民戲稱為“平衡木站臺”。18日,南京市客運管理處辦公室負責人稱,因為南京道路資源緊缺,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9月18日中國新聞網)
公交站臺只有50厘米寬,也真難為那些等公交車的市民了——一邊等車,還一邊要練習“平衡木”技術。這樣的站臺不僅折騰人,還存在明顯的安全隱患。乘客一字排開,一輛輛汽車從他們身前身后呼嘯而過,萬一有人一不小心踩空怎么辦?
有市民戲稱:誰敢在這車水馬龍的路中間表演平衡木?可是,相關部門卻回應稱“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理由是“南京道路資源緊缺”。這個解釋我不認可。道路資源緊缺,或許是實情,也或許是“歷史原因”造成的。但為啥以前這種站臺聞所未聞,現在卻橫空出世了呢?紅山路所屬的南京市棲霞區城管局市政管理所顧所長表示,“十字街”站臺以前不是這樣的,是近年紅山路拓寬改造后才“瘦身”的。這倒奇了怪了,道路拓寬了,為啥站臺卻“瘦身”了呢?難道拓寬馬路就是為了給汽車提供方便,而沒有考慮到公交乘客的安全?這不由得令人生疑:“平衡木站臺”的設計者坐公交車嗎?如果讓他們在“平衡木站臺”上等幾回公交,不知他們會作何感想?
“平衡木站臺”暴露出來的,還是某些政府部門缺乏責任感、沒有將老百姓利益放在第一位的老問題。一些城市的大樓越蓋越高、廣場越建越大、馬路越修越寬,老百姓的生活空間卻越來越逼仄——休憩的公園和綠地少了,納涼娛樂的場地少了,甚至連公廁也成了稀缺資源。這樣的城市建設,外表看起來很光鮮,但市民的幸福感卻未必因此而得到提升。城市發展乃至社會發展的最根本目的,是為所有人(特別是作為“絕大多數”的普通人)提供生活便利,讓所有的人都能分享發展的成果。如果“相關部門”能夠以人為本,特別是“以老百姓利益為本”,又怎么會搞出類似于“平衡木站臺”這樣的黑色幽默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