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级成人毛片免费视频高清/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国产一级内谢a级高清毛片/九九热亚洲精品综合视频 - 俺去俺去啦最新官网在线

以傳播城市化專業知識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李秉仁:綠色建筑將助推我國城鎮化進程
時間:2013-09-11 11:18:02  來源:城市化網 
  城市化網訊 在日前召開的第四屆全球綠色經濟財富論壇上,綠色建筑論壇專場討論了我國綠色建筑的現狀與未來,城市化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國家住建部科技委常務副主任、住建部原總經濟師李秉仁做了專題演講。他指出,發展綠色建筑是中國建筑必須堅持的發展方向,對于推進中國的城鎮化進程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以下為論壇實錄:

    一、中國綠色建筑發展概況

    中國政府對于發展綠色建筑是高度的重視,按照聯合國環境屬的界定,綠色建筑是綠色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發展綠色建筑也是我們為發展綠色經濟做貢獻。中國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對于綠色建筑有一個明確的定義。綠色的建筑是指建筑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的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實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建筑。這就是中國對綠色建筑做的定義。

  2005年國務院發布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就明確提出,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是城鎮化與城市發展的重點領域的五個優先發展內容之一。當然溫家寶總理也專門講過綠色發展建筑的問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也明確提出建筑業要推廣綠色建筑、綠色施工,著力用先進建材材料、信息計劃優化機構和服務模式。“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也提出,制定并提出綠色建筑行動方案。從規劃、法規、技術、標準、設計等方面全面推進建筑節能。

  隨著中國城鎮化的快速發展,每年新建約20億的平方米的建筑。在城鎮大概是7到8億平方米,建筑終端能耗將近社會總能耗30%。按照聯合國環境署發布的數據,聯合國環境署建筑能耗占社會總能耗的40%。這在上海世博會上,聯合國環境署專門有一個報告。能源、淡水、土地等資源緊缺和環境污染,是中國城鎮化發展過程中遭遇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有些報道講過,人們已經過度的使用了自然資源。當然可以認為中國是世界上消耗自然資源最多的國家,這個毫無疑問,因為我們有很多生產能力。比如說我們每年有8億噸鋼的生產能力,這消耗相當多的建筑。據統計500多種工業產品,可能有200多種產品,中國的產量是位居世界第一。

  最典型的鋼材、水泥這些東西絕對是世界第一。特別是一些家用電器的產品,我們絕對都是世界第一。因此對發展綠色建筑,對推進中國城鎮化健康發展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綠色建筑標準體系和初步建立,推動了中國綠色建筑的發展。06年中國發布了國家標準,《綠色建筑評價標準》。這個評價標準的指標體系由接地和室外環境、節能與能源利用、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室內環境質量和運營管理等六類指標組成。

  2007年建設部發布了《綠色建筑評價標識管理辦法》,建立了綠色建筑評價的標識制度。一批直接服務于綠色建筑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已經發布或者在編制和修訂的過程當中。有個數據,截止到2012年3月底,全國已經評出371個綠色建筑評價標識項目,總建筑面積3600多萬平米米。這標志著中國在綠色建筑發展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當然這個規模與中國每年大約20億平方米的新建建筑,和400多萬平方米的既有建筑的規模相比還是微乎其微。

  綠色生態城區建設在推進綠色建筑方面發展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天津市濱海新區、深圳市光明新區、唐山市曹妃甸新區、蘇州市工業園區等等新城綠色生態城區建設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天津中新生態城市,中國政府和新加坡政府共同建設的天津生態城,這個生態城的建筑全部是綠色建筑。當然現在已經開了,08年已經開始動工,已經建設了5年時間了,

  二、創新綠色建筑設計和發展模式

    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路甬祥在一篇文章中講,創新中國設計、創造美好未來,這是文章的標題。他講綠色設計是綠色制造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和源頭,因為設計往往決定了產品全壽命周期的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充分采用全壽命周期綠色設計,從產品從設計制造、包裝運輸使用到廢物處理的整個生命周期中,資源消耗和有害排放物廢棄物最少,對環境的影響最小,資源利用率最高。使企業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以及人的發展可以協調優化。這點來講綠色設計是綠色建筑的基礎和原則。2011年在瑞士開了第一次國際綠色設計論壇,去年是在布魯塞爾歐盟總部召開的綠色世界論壇了第二屆,今年還是在歐盟組織召開。今年10月18日,這個論壇將有很多人參加。歐洲有很多人參加,包括國際設計協會,中國的光華基金會,所以這些事情的話我們對設計方面應該說對生產任何一個綠色產品,設計是非常重要。

  前年的綠色設計主題論壇的主題是綠色設計創造綠色產品,綠色消費保護綠色家園。我認為綠色的核心就是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這是中國的基本國策,也是我們創新綠色設計必須遵循的原則。在城鄉規劃和綠色建筑設計當中,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合理用地、節約用地、珍惜每一寸土地是我們各級規劃部門和土地管理部門的職責。發展綠色建筑節能,關系到中國的能源供應和能源安全的戰略問題。因為中國是世界能耗消費大國,是能源生產大國也是能源消費大國。

  我們每年大概消耗5億噸石油,有60%都是進口,這直接涉及到中國的能源供應和安全問題。中國消耗世界煤炭的45%左右,這個數量非常大。我們每天的石油消耗量超過1000萬,美國是兩千萬,他正好是我們兩倍。但是從整個能源消耗的話,中國和美國基本上差不多,各占世界能耗消耗的20%。但是中國的GDP不到美國的一半,我們占10%,他占20%多一點。在推進建筑節能方面,我們已經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并且取得了積極的成果。我們制定了建筑節能的法規法規、標準規范和相關政策,研究開發大量的建筑節能技術的產品,新能源的開發利用也取得積極進展。這些成果在綠色建筑設計施工中得到廣泛的執行和應用。現在我們全國城鎮新建建筑在設計階段,實行節能50%的強制性標準達到了100%。北京市執行60%的標準,還有幾個省市執行60%的執行標準,施工階段也是95%以上。隨著中國節能減排戰略實施不斷深入,越來越節能、節水、節地、節材和保護環境的新技術不斷涌現,這些新技術的推廣應用也推進了綠色建筑的發展。

  中國綠色建筑的發展,目前我們還是以政府主導為主。大力推進綠色建筑的發展,必須創新綠色建筑發展模式,當然創新發展模式涉及方方面面。例如結合綠色生態城區建設發展綠色建筑,中國和新加坡兩個政府合作項目,中新天津生態城,目標是用10年左右的時間,建設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新城。中新生態城的面積是30平方公里,區內人口35萬,區內建筑全部是綠色建筑。大家可以參觀這一兩國政府的合作項目。

  結合國家示范項目發展綠色建筑,可再生能源應用與示范城市。國家在政策資金等方面都給予支持,對于這樣的項目政府有關部門對于綠色建筑的發展,要提出明確要求。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項目,也要求一定比例的改造建筑達到綠色建筑。結合各類政府投資工程發展綠色建筑,政府投資工程應該成為綠色建筑的示范,這些項目包括辦公建筑、學校、醫院、保障性住房項目等等;要逐步強制推行綠色建筑的審查制度。中國在發展綠色建筑的創新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然處于探索之中。設計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制度創新仍有發展空間和潛力。

  三、中國綠色建筑發展的展望

    為了進一步推進建筑節能,加快發展綠色建筑,促進城鄉建設模式的轉型升級。2012年4月27日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聯合發出了財政部和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加快推進我國綠色建筑發展的實施意見》。今年國務院辦公廳也發了國家發改委和建設部《綠色建筑行動綱要》,綠色建設行動方案。

  這個是可以認為中國發展綠色建筑的一個指導性文件,包括綠色建筑行動方案。財政部和建設部這個意見這樣的,這個實施意見確定了主要目標,到2020年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過30%。建筑建造和使用過程的能源、資源消耗水平接近或達到現階段發達國家水平,力爭到2015年新增綠色建筑面積10億平方米以上,這是文件里明確提出的目標。實施意見確定的基本原則是因人制宜,經濟實用充分考慮各地經濟發展水平、資源利用、氣候條件、建筑特點合理制定綠色發展規劃和技術路線,建立健全地區綠色建筑標準體系,實施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

  這個意見要求建立健全綠色建筑標準規范及標識體系。制定綠色建筑規劃,設計施工驗收、運行管理及相關產品標準規程。加大綠色建筑評價標識制度的推進力度,培育專門的綠色建筑評價機構。實施意見明確,建立高新級綠色建筑財政政策激勵機制,引導更高水平綠色建筑建設。2012年的獎勵標準為,二星級綠色建筑每平方米45元,三星綠色建筑每平方米80元,獎勵標準將根據技術進步,成本變化等情適當調整。

  實施意見明確要求,推進綠色生態城市建設,規模化發展綠色建筑,中央財政支持綠色生態城建筑。對于滿足綠色城區條件的給予資金補助,資金補助基準為五千萬元。這個實施意見表明中國政府對于綠色建筑的發展,將在政策、資金等各個方面給予大力支持。

  發展綠色建筑對于推進中國的城鎮化進程,促進中國的城鎮建設和發展,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這就是說,綠色建筑是中國建筑必須堅持的發展方向。中國的再建建筑幾乎占到世界再建建筑的一半以上,所以我們消耗了大量的資源和能源,在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方面我們還有更多的工作做。

相關新聞
友情鏈接:  國務院 住建部 自然資源部 發改委 衛健委 交通運輸部 科技部 環保部 工信部 農業農村部
國家開發銀行 中國銀行 中國工商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 招商銀行 興業銀行 新華社 中新社 搜狐焦點網 新浪樂居 搜房
中國風景園林網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人民大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城市化網版權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