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小汽車的朋友負擔又該大了,愈演愈烈的“交通擁堵費”嚇傻網友:“還有擁堵費呀,真可怕!這不是城市規劃和交通部門的規劃建設和部署問題嗎!怎么算到開車的人身上了!照這樣下去超市也該收擁堵費了,景區廁所也也要收了。”
近日,北京市交通委公布的“北京市2003~200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中提到的擁堵費引起廣泛熱議。在9月7日召開的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上,最新消息顯示,國家的空氣行動計劃將于下周公布,包括擁堵費在內的多項分解任務將在全國范圍內施行,排污費也有可能施行。
據北京市環境保護局機動車排放管理處處長李昆生透露,“北京2003到2007年的空氣行動計劃,任務分解已經提前公布了,一共有84條,跟機動車相關的一共是22條,北京的任務是最重的。”
他還指出,在這輪政策設計過程中主要有兩個新的做法。首先是要逐步提高車輛的使用成本,包括交通擁堵費的設置,“要逐步提高車輛使用成本,這后面還會研究一些東西,燃油排污費都是有可能的。”其次,重點調整使用頻率高,使用時間長,行駛里程多的行業車輛結構,“這輪涉及的十大行業領域,包括出租、公交、環衛、郵政、旅游、交際客運、省際客運、渣土車等。”
一旦該政策出臺,將是有史以來最嚴厲的一次空氣行動計劃。
效果存疑
盡管實行搖號政策已經近3年,但北京的擁堵狀況和空氣質量下降卻在不斷加劇。
據北京交通發展研究中心發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北京路網平均擁堵時間增加30分鐘,每天平均堵車1小時40分鐘。晚高峰嚴重擁堵日達到10天,比去年上半年增加兩天。
2013年7月31日,環保部公布了6月份及上半年全國空氣質量情況。其中,京津冀地區6月份空氣質量平均達標天數比例為24.2%,重度污染以上天數占比高達21.2%。北京上半年僅有70天空氣質量達標。
“按照經濟學思路,只要擁堵費收得足夠高,就能保證不堵車。”著名經濟學家茅于軾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現在的問題在于需求遠遠超過容量,分配就成了最主要的問題。”
國外的成功經驗表明,在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統支持下,收取“擁堵費”可以有效緩解交通壓力。“不過,在我國,收取擁堵費的前提——公共交通恰恰是目前的短板。”重慶交通大學教授黃承鋒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調查數據顯示,目前北京公共交通平均出行速度不到小汽車速度的一半,公交、地鐵等公共交通設施的換乘還不能實現非常便捷,完成一次公交出行平均需要66分鐘,其中約20分鐘花在換乘的路上。
“目前全國各城市的公共交通設施距離方便、快捷、舒適的要求仍然存在較大差距,在這種情況下,很難讓私家車主選擇公共交通。另外,由于公交系統尚不完善,私家車缺乏可替代性,即使提高使用成本,也很難降低市民對私家車的依賴度。”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城鎮建設設計所所長張根說。
此外,私家車主在購車和用車過程中已支付了購置稅、車船稅、燃油費、停車費等高額的費用,其中已包含了城市建設、交通管理的費用。如果征收“擁堵費”,是否造成重復收費?擁堵費征收了,出行能改善多少,能緩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