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迪華:我認為大學生就業難是個偽命題。在規劃設計行業里面,今天是兩難,一是企業找不到合格的人才,第二難是大學生找不到工作。這個現象背后折射出我們今天大學培養出來的人沒有用,而社會需要的人又找不到,所以,這是一個偽問題。這是第一點。第二點,今天大學生就業問題實際上是我們過去15年以來高等教育發展方針失誤的后果,我們把高等教育發展盲目地等同于大學的升學率和追求高學歷,所以這里面有兩個含義,第一是我們培養的大學生太多了,第二是高學歷的人太多了。高學歷的人太多了之后,導致了企業的用人成本增加,所以企業不愿意用這些人,所以從這一點來說,大學生就業難也是個偽問題。第三,今天參會的嘉賓中有兩位浙商,浙江人從來不愁找不到工作,為什么?因為他們天然具有很強的自就業的能力、自創業的能力,而我們今天培養出來的大學生沒有就業能力,說白了就是我們今天的大學教育脫離實際,脫離社會,學生根本沒有辦法走進社會去實現自己的就業。這就是我的觀點,所以這個問題恐怕很難解決。
韓林飛:我同意李院長的觀點。我和李院長都來自大學,我們都深有體會,現在就業是一個方面,教育是另一個方面,這兩方面的脫節非常嚴重,很多老師對實踐、對社會不了解,特別是高等教育管理機關、管理部門還是原來的思維定勢,使得教育沒有適應市場的需求和社會的進步。我們一直談與時俱進,但教育改革、人才培養模式、人才和市場的相互關系,現在看來越來越有問題。比如建筑和城市規劃專業,很多老師沒有實踐經驗,教建筑設計的,自己不做建筑設計,這樣教給學生的實踐知識就比較弱。第二,學生的自我創業能力和適應市場能力比較弱。這不只是很高等教育的問題,從幼兒園教育到小學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都有問題。由于獨生子女政策,使得家庭教育是血脈式的家長制式的教育,學校教育是長官意識制的,總在代替別人做事,代替別人思考,孩子總是“被教育”。許多孩子本來有一技之長,有自己的愛好,比如喜歡動手做航模,可能將來會成為一個很好的車工,高級技術人員,但家長要讓他考大學,也就是說,我們沒有培養人才的市場氛圍和市場環境。孩子被上小學、被上初中、被上高中、被上大學,永遠是被動的狀態。即使大學選擇的專業也是被動的,是家長選的。對這樣的被動狀態,他們往往感到很委屈。所以,當自己可以選擇畢業設計的題目時,他們會很激動地說,這是人生當中第一次做自己的選擇。可悲啊,多么可悲!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們就是一個工具。所以,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我會盡自己的努力去增強他們的自主性、創新意識、適應市場的意識,建立一套他們適應市場,對市場自我價值判斷的體系。
如果大學畢業就當公務員,這就是對的嗎?是出人頭地嗎?是好的嗎?不見得。我覺得應該讓學生們去做適合自己的能力、潛質、自己喜歡的工作。為什么要討論就業問題,因為對我們國家來說潛臺詞是維穩的問題。為什么不能讓學生在各個行業自己創業,自我地生長?為什么不信任自然地生長,總想嫁接式地、激素式地發展?要知道,自然的增長是最生態的、最符合社會的、人的發展趨勢的。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所有的問題都是“被”,被教育,被管理,被激化,被規劃,被城市化……沒有自然增長的過程,就沒有社會進步,學生完全失去了主動性,繼而造成男孩女性化,女孩依托化、傍大款,沒有自我自立的精神,那么,這個社會怎么成長?政府非常關注就業,關注它有意義嗎?能解決問題嗎?這么多年,還在粉飾學生去考公務員,一個崗位多少萬人去爭,這是社會的悲哀。為什么不能讓畢業生自我創業?不能讓他們的興趣愛好和今后的工作結合起來?當他們把專業只是作為一個吃飯的飯碗,就沒有感情、沒有熱情、沒有興趣,做這樣的工作就是浪費生命,也不會做出好工作。前兩天有個報道,一位復旦大學畢業生,注冊個公司做包子,現在發展了150多家連鎖店,收入超過三億元。那么,我們要問,他上這四年大學有意義嗎?也許可以說他學到了一些基礎知識,但是,如果四年前他有這樣的機會開始創業,每年三個億,四年就會創造12億元,這會為社會做多少貢獻,解決多少就業?為什么非要把他圈到大學里來?為什么沒有輿論來支持他呢?我想,這也是導致大學生分配不出去的原因。大學生好像都是高端人才,其實只有個畢業證而已。很多學生生活能力非常差,依托能力非常強,出門一個月不會洗衣服,背了一堆臭衣服回來,沒得穿了就再買一件,這就是我們的大學生,聽起來很可悲。
還有剛才李院長說的學校擴招,各個學校不是要求擴招,也不是說有這樣的人才需求,而是被擴招,某些領導人一拍腦袋就擴招了,是被動行政命令的結果,教育完全行政化,脫離市場,脫離實踐,這是導致今天就業難的很大的一個原因。另外,教育的人性喪失,讓孩子像書呆子一樣,沒有任何的創新能力,在高中之前就拼命學習,到了大學突然放松下來,失去了競爭力,沒有順應人性。我們現在的社會價值觀有問題。這種社會價值觀逼著大家都要走獨木橋。可以統計一下,今年畢業的600多萬學生,留在北上廣的有多少?脫離北上廣的有多少?畢業生都想去城市化率高的城市,強的地方,都不愿因去小城市、小城鎮。都想找高端崗位,都不愿因去普通崗位。所以,當北大畢業的那位賣豬肉的先生見諸報端時,大家都嘲笑他還要去解救他。雖然說他在大學學到的知識沒有得到用處,但他做這個工作也很好啊,自食其力,同樣在為社會做貢獻。其實,工作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要本本份份地做工作,只要不違法,尊重社會的道德規范,自食其力,就應該得到社會認可。
所以,這就牽涉到城市化的問題,上世紀 80年代,我們的政策是控制大城市,積極發展中小城市,那時候靠的是行政命令、國家計劃,現在是市場經濟了,當一線城市土地、人員成本都很高的時候,就應該大力發展中小城市,現在,中小城市發展的一個瓶頸就是沒有人才,為什么國家不出臺相關的政策?如果當時積極發展中小城市的政策能夠很好地執行,解決當地就業、當地人才培養等問題都可以很好地解決。現在的政府,換一茬一個政策,沒有政策的連續性,屁股指揮腦袋,這樣的話,就業難是沒有辦法解決的,甚至可以說沒有必要討論。
李迪華:所以說,這是決策失誤,戰略決策失誤,除非能反思反思教育體制。
李艷峰:我同意大家的觀點,就我們這個行業來說,我覺得最主要是缺少技能型人才,現在我們外包的很多企業都招不到技能型人才,招人很難,包括我們做的任何一家大的客戶也好,像諾基亞等等。說白了,大學畢業生大多不愿意到生產線上工作,而中職、高職、中專技校等畢業的學生又很少,并且他們的專業也不是很強,沒有按專業去學習這些東西。這些就是造成現在企業招工難學生就業難的原因,也就是說,兩者得不到相互的匹配。
林如寧:我1991年大學本科畢業,我是學計算機專業的,學科的設置讓我學了一大堆數學,所以,我應該屬于實用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國家給我這個專業的定位是理工科,就是要動手,如果學編程,學語言,就自修。我們那個年代就是那樣子。現在突然發現對這個世界有點理解不了了。我看我女兒為了中考,就是天天做題。現在,大家都在抱怨,說本科變成了高中的延續,我覺得這就麻煩了,我們所有的人都成為這個過程被動的參與者,又是積極的推動者。為了孩子能考上大學,我們要讓孩子上好的小學,好的初中,好的高中,否則就上不了好的大學。我也不知道該怎么培養孩子了,我不可能停下工作專門陪她。對任何一個家庭來說,孩子都很被動,關鍵問題就是我們國家到底需要什么樣的人才。
實際上,立國之本是人才,最近劉亞洲有段講話,他說,美國最可怕的不是軍隊,不是硬件、軟件,而是精英人才。我覺得,作為國家來說,應該有人才計劃,應該重新審視我們現在的人才培養。像大學的話,我覺得本科就得調整,像我學那么多理論,這么多年根本就用不上,而孩子們也根本不是為了自己學習。我跟女兒聊天說,如果說現在你學習是為你自己,這句話好像不對,說你現在是為我學習,是為家長學習,好像也不對。我覺得人才需要具備幾個方面的素質:一個是人的基本素質。中國人的基本素質特別難建立,隨口吐痰是幾千年了,短時間可能改不掉,但在道路上扔煙頭、扔垃圾,這要讓城市付出多少成本?我覺得這是態度問題,很關鍵,其次才是技能問題。
我們公司很想招大學畢業生,一般來說,通過一定考核進入公司后,我們要花三四年時間慢慢培養,能干活就干,不能干就讓他悠著點做點別的。可是,往往培養了兩三年后,他就離開了,因為現在變化太頻繁了,技能跟社會的脫節,他們必須不斷跳槽來包裝自己,大學生就拿單位去包裝。對于這樣的現象,我們私人企業實在是傷不起。另外,本科生到我們公司,一月工資,我給他一萬二,可是編程編了兩三個月,卻拿不出東西來。現在我們招的人,連大專都不是正宗的,有的就是高中畢業后經過培訓的。我們是中小企業,很缺人,我有一個專門管人力資源的,天天在網上招人、面試。我說,這個工作是不能停的,往往通知一百個人,來面試的只有二三十人,再挑一下的話,概率就很小了。對我們公司來說,現在招人很頭疼,可是另一方面,大學畢業生又說缺工作,所以這是輿論導向問題。希望通過城市化雜志這個平臺,能夠對國家的人才培養教育計劃提出一點建議。
林秀倫:我覺得咱們國家的教育改革是很不成功的,首先我們講教育產業化,這個問題我覺得就很嚴重,我們國家剛成立的時候,教育就是免費的,再往以前看,教育也都免費,現在反而教育改革以后反而收費了。這個有什么意義?另外,小孩在小學、中學拼命讀書,進了大學以后卻突然輕松下來,人到了成年以后,能去很好地讀書了,卻不讓他去做了,還要讓他掏錢才能做到,可是這時候,他還沒能力賺錢,另外,掏了錢還不給他教育,就為了考個大學,就為了過這個坎。我很關注美國的教育,在美國,進大學很便捷,想出來很難。我們為什么就不能給更多人進大學呢?所以,這造成我們國家進了大學的人都很自豪,實際上這是我們國家教育體制的問題。大學生畢業后,實際上什么都不懂,去找工作,還高高在上,覺得我是大學畢業。
我從來沒讀過大學,我不看重學歷,我看人只看這個人有沒有能力,實際不實際,的思想是不是跟別人不一樣,我注重這一塊,我認為我們國家應該注重這一塊。如果我當教育部長,我不吹牛,完全有能力讓教育免費。為什么不能呢?現在教育的成本在哪里,一個是教室等硬件設施,土地是國家的,蓋房子的成本很低,還有就是教師的工資,這也是國家給的,納稅人給的。對吧?此外,教育還有什么開支?書本等,找幾個企業免費提供就行了。這個問題,我一直就想不通。如果不收費,誰都可以上大學,就不會存在就業難了,因為不用談什么大學生了,想上都可以上,免費給你上。這樣,每個人就可以自由選擇專業,不想繼續上就可以去找工作。現在,國家把大學定位為一個門檻,必須有大學畢業證才能找工作,造成就業難,包括還培養了一批庸才,浪費錢財,這就是教育體制改革的問題。
此外,我認為我們國家在衛生醫療方面的改革也是不成功的,過去看病是免費的,因為醫生跟老師一樣是國家培養的,國家發工資,醫藥等讓幾個國企免費供藥,醫院由國家建。現在,這其中產生了腐敗,是體制的問題。還有住房也是一樣,過去,各個單位都有自己的住房,職工免費住,不需要購買,因為房子是國家的,現在呢?這些都是國家體制造成的,要改革。不改變體制都是空談,這些問題沒有辦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