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大學生就業季已經接近尾聲。來自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創業指導中心的數字顯示,今年,北京地區高校畢業生有22.9萬人,有意從事自主創業的人員約占畢業生總數的10%左右,而最終能選擇自主創業的僅為1%。在常人印象里,“創業”很容易和老板、財富這些誘人的字眼相聯,而如今,作為銳氣十足的大學生,“創業”的意向為何如此薄弱呢?記者采訪中了解到,這里面既有“內因”,更多的恐怕還是缺少優化的外部條件所致。
各種創業貸款不夠“貼心”
今年大學生就業季已經接近尾聲。在這個被稱為“史上最難就業季”的時刻,不少畢業生把目光從“當員工”轉向了“當老板”。然而,就是這一條被寄予厚望的大學生創業渠道卻一直處于低迷狀態。來自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創業指導中心的數字顯示,今年,北京地區高校畢業生有22.9萬人,有意從事自主創業的人員約占畢業生總數的10%左右,而最終能選擇自主創業的僅為1%。有關專家和業內人士表示,大學生創業素質的缺乏以及相關配套支持的不完善是導致大學生創業難的主要原因。
教育數據咨詢研究公司麥可思近日發布了2013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在2012屆畢業生中,60%左右的創業資金的“天使投資人”是父母或親友;其次的資金來源是積蓄和銀行貸款,占25%左右;而由政府提供科研基金、創業基金或優惠貸款等資助的比例約為1%。
其實,北京市對于大學生創業的資金支持有很多項目,但一位創業學生告訴記者,有些項目還款期限限制比較嚴格,“有一個項目是貸款后六個月就需要還款,實在有點短。”還有的項目啟動資金只有幾萬元,也難以滿足發展需求。還有些項目是明確要求固定的創業內容,“對于大學生來說,還是門檻太高,不夠貼心。”
多數出臺政策不夠接地氣兒
“白手起家的大學生創業沒有政策上的支持,是混不出來的。”曾經坐過創業“冷板凳”的趙燁和他一起選擇不同創業道路的六位同學相比,算是“相當幸運”。在一次北京創業大賽上,趙燁有幸得到北京市YBC中國青年創業國際計劃領導的關注,申請到了一筆5萬元的無息貸款,這個是針對大學生創業的專項貸款,“此前一直拒絕我的一個優質生產廠商,就因為有了政府做擔保,立即將我的產品投入生產線。”此后,他的產品進入王府井的一個知名眼鏡品牌商店,有了政策上的支持,趙燁“感覺一下子走順了”。
不是每個人都有趙燁一樣的運氣。按照政策,大學生創業者的確能夠享受一些優惠,比如免收公告費、登記注冊費等。然而,這些手續費加起來,總共才不過幾百塊錢,相對于創業的投入,無疑是杯水車薪。還有一些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只針對應屆或前一年畢業的大學生,對于創業兩年或者更長一些的學生則只能吃“閉門羹”了。
創業培訓服務基地校
將直接服務大學生創業者
針對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北京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副主任匡校震表示,本市各個高校正在陸續設立大學生創業基金,學生申報項目通過學校的評審之后,學校就可以提供資金的支持。同時,本市還成立了中國人民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北京聯合大學等七個創業培訓服務基地校,這些基地校將陸續開展大學生的創業培訓和服務工作。
對話
“大學生創業宜從服務業起步”
對話人:北京凡想人創業咨詢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創業指導中心創業指導專家 陳豐
記者:目前大學生創業難,您認為最難的一道門檻是什么?
陳豐: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在創業之初被稱為“四無人員”,他們沒有項目、沒有資金、沒有團隊、沒有經驗,還處于理想化的狀態。在我看來,創業最難的不在于資金問題,而在于你有沒有好的項目,一些大學生說自己要創業,但是什么項目都沒有,那么誰能給你投錢?很多大學生很缺乏社會經驗,缺乏與社會各階層人士交往的能力,這也是一個很大的欠缺。
記者:有人說,現在社會普遍的創業環境都不好,大學生創業環境更加惡劣,對此您怎么看?
陳豐:這要看怎么比較,南方的創業環境相對成熟,北方尤其是北京國企、大型企業多,創業相對難一些。但是北京的優勢是資源比較多,而且產品很容易占領制高點,這一點很吸引青年人。
記者:對于有志于創業的大學畢業生,您建議他們可以從哪些項目入手?
陳豐:不管你是有錢還是沒有錢,我不鼓勵大學生剛創業就選取花錢比較多的項目,一般來說,服務性的行業會比較合適,而且這些服務相對來說有剛性需求,起點也比較低。諸如現在遍地開花的教育培訓機構,雖很小,但是植根社區,如果可以提供幾個好老師,家長認可你的服務,就會為你投錢。但是有些大學生只是一味地追求自己的理想,有一個大學生說自己想做一個海浪發電機,僅僅是前期的調研投入就花費不菲,更不用提后期的跟進資金了,大學生創業還是要實際一點。
個案
一個“沙瓶畫”大學生
兩年“創業史”
“掉在水里你不會淹死,待在水里你才會淹死,你只有游,不停地往前游。”對于近期熱播的電影《中國合伙人》中的一句臺詞,大學畢業一直搞沙瓶畫經營的王楠深有體會。
3萬元投資是這樣打“水漂”的
兩年前,大學藝術系畢業的王楠和同學湊了3萬元創辦了一家沙瓶畫經營公司。除了人力成本,真正讓他感覺到日子難挨的,是房租和水電費一天一天地擺在那里,而他們卻沒有一分錢的進項,不知道欠下的這些錢該如何去填補。
王楠說,由于他和同學當時都是設計學院派出身,對于市場營銷沒有任何經驗,兩個人都投入到沙瓶畫的設計和創作中,根本沒有意識到其實做出來再好的作品如果沒人買則一切都是“白干”。
沙瓶畫創作首先需要玻璃瓶,王楠首先花費幾千元在南方定制了各種奇特形狀的玻璃瓶。之后,為了節約成本,又選擇在通州馬駒橋附近買進了1噸沙子。就這樣折騰了半年,3萬元資本全部都花了出去,但沙瓶畫一個也沒有賣出去,合作的同學扛不住了,選擇放棄,王楠感到了一種莫名的壓力和緊張,這個時候,王楠開始將注意力從創作轉移到市場推銷上來。
網絡營銷讓公司開始有些起色
王楠首先開始留意可能喜歡沙瓶畫的客戶,王楠說第一次拿出自己的沙瓶畫向客戶推銷時,他覺得自己臉都紅了,不知道該怎么說,就是放在那里讓客戶看。
在經歷過幾次白眼和冷遇后,他開始講究策略,“比如我會先給他看我的沙瓶畫畫冊,給他講述沙瓶畫創作經歷,如果他感興趣,我再拿出自己的作品。”
一對一的銷售渠道還是有些慢,這個時候,王楠又打起了開網店的主意。隨后,他在淘寶注冊了一家網店,通過網絡的宣傳和自己精心開拓的一個個客戶積累,現在王楠的沙瓶畫開始陸續有網絡上的客戶訂購,“畢竟有人肯買了,說明這個產品是有市場的。”王楠說,客戶的肯定讓他堅定了繼續做下去的信心,盡管現在的銷路仍然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