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朝日新聞》網7月20日文章,原題:中國的考驗:掌控中的放緩抑或失業的噩夢中國努力改革其龐大經濟的成敗,或將取決于像胡召(音)和鄧金東(音)這樣的人。本周他們都現身于北京某招聘會。胡曾在工廠打工,正尋求一份收入更高的辦公室工作。在保險公司任銷售經理的鄧則在盡力招聘銷售員。
為應對增長趨緩、減少對投資的依賴,北京正引導第二大經濟體進行大規模轉變。他們希望通過壯大服務業來彌補工廠關閉的不利影響。隨著北京使經濟逐漸偏離制造業,幾十年來一直被世界艷羨的增速正趨緩。有經濟學家表示,制造業持續低迷將對就業造成更大影響,(中國)已容不得再自滿。不能確保民眾就業,或將威脅中國社會的穩定繁榮。對于增速趨緩,北京并未表現出明顯憂慮。迄今為止的證據也表明,幾乎沒什么值得擔心的。北京就業市場的管理者表示,隨著制造業增速趨緩,越來越多人已轉到服務業工作,“就業市場整體保持穩定。”
2007年取代制造業成為中國最大行業的服務業,如今用工最多,占中國就業人口比重的36%,相比之下制造業為30%。數據表明,中國服務業增速已超過制造業。今年第一季度,中國新增725萬個就業崗位。制造業和建筑業的用工缺口雙雙下降,但電腦服務、軟件和房地產業都在增長。
北京寄希望于中國人口近年的變化——超9億的勞動力總量正萎縮,將有助于未來幾年的經濟變革。但即便服務業穩健發展,許多制造業工人也會發現自己不能勝任新工作。“我不敢確保在這里找到合適工作”,胡召在招聘會上說,“我沒大學學歷?!保ㄍ鯐斪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