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6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加快棚戶區改造,促進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會議決定,在過去5年大規模改造棚戶區取得顯著成效的基礎上,今后5年再改造城市和國有工礦、林區、墾區的各類棚戶區1000萬戶,其中2013年改造304萬戶。逐步將非集中成片城市棚戶區統一納入改造范圍。同步建設配套市政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確保同步使用。
“家家燒煤,戶戶冒煙”“污水橫流,地面沉陷,墻壁裂縫”“屋里小半間,頭頂能望天”“四世同堂住,睡覺肩挨肩”“出門就下坡,雨天漏不停,挑水累倒漢,生火愁煞婆”……這些形象卻帶有酸澀的順口溜,是不少地方棚戶區居民的真實寫照。一邊是高樓林立,一邊是棚戶連片。這不是繁華城市應有的景象,也不是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因此,中央始終把棚戶區改造當成重大的民生工程。
簡單梳理即可發展,棚戶區改造是本屆政府擲地有聲的一項政治承諾。今年全國兩會結束后,李克強總理答記者問時明確強調,“本屆政府下決心要再改造一千萬戶以上各類棚戶區,這既是解決城市內部的二元結構,也是降低城鎮化的門檻。”4月初,住房城鄉建設部要求,著力抓好資源型城市及獨立工礦區棚戶區改造,積極推進非成片棚戶區、零星危舊房改造,逐步開展城鎮舊住宅區綜合整治,穩步實施城中村改造。5月中旬,中央財政下撥2013年中央補助城市棚戶區改造專項資金355億元,支持相關地區完成2013年城市棚戶區改造任務。6月,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加快棚戶區改造……
如果再聯系到“2006年至2011年底,全國累計開工改造各類棚戶區超過1000萬戶”,以及去年9月25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表示,要加快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推動獨立工礦區轉型,加大棚戶區改造力度,“三位一體”推進,便知:棚戶區改造絕不是一時的突發奇想,也不是權宜之計,而是一以貫之和精心投入的大民生。
棚戶區改造,關涉著住房困難群體的生活品質。從相關報道可知,棚戶區房屋破舊擁擠,廚衛設施不全,有的甚至存在安全隱患。比如,有的用木棍支著油氈的屋頂,傾斜開裂的墻體,可以說,棚戶房建筑面積小、標準低,幾乎處處可見危房。在這種粗陋的居住條件下,如何保證居民的生活品質?
棚戶區改造,關涉著新型城鎮化的發展質量。正如中國社科院財經院院長高培勇所稱,“提升城鎮化質量,提升水平,說到底就是解決城鄉內部的二元結構問題。”在解決城鄉二元結構這個棋盤上,要把住房問題放在重要的位置加以考慮。如果連最基本的住房問題都解決不了,城鎮化就名不副實。
棚戶區改造,關涉著穩定房價的調控效果。棚戶區改造是安居工程,這與保障房建設一脈相承。本屆政府承諾將再改造1000萬戶以上各類棚戶區,而統計顯示,李克強自出任國務院副總理后,推動全國范圍加大棚改工作力度,讓1200萬戶約5000萬民眾的居住條件發生根本變化。棚戶區改造也許未必使樓市調控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能為穩定房價助力。
棚戶區改造,還關涉著有效拉動投資、消費需求的使命。據業內人士分析,今年304萬戶的棚戶區改造,按每戶50平方米推算(建安成本2000元/平方米),至少可以拉動3000億元以上的投資,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持續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從而有助于穩增長。如果1000萬戶棚戶區改造結束呢?拉動的投資勢必更可觀,由是觀之,國務院所稱的棚戶區改造能接續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絕非虛言。
“我們要解決住房這個天大的事,把老百姓的‘憂居’變成‘宜居’。我們不能讓城市這邊高樓林立,那邊棚戶連片;這邊霓虹閃爍,那邊連基本的生活條件都不具備。”這是李克強在一次棚戶區改造現場會上的強調。棚戶區改造,帶來了改善民生與經濟發展的雙翼齊飛,這樣的善政多多益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