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05-16 07:46:22
來源:中國青年網 作者:郭立場
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劉麗指出,一些已婚農民工來到城市打工,由于長期兩地分居,出現了許多在不影響夫妻關系的情況下組建臨時小夫妻的情況。 或許是因為感情的空缺,或許是因為生理的需要,獨自在外打工的農民工湊成的臨時家庭日益增多。他們彼此尋找的方式也日漸多樣化,其中舞廳和QQ是最為主要的途徑。近日,《臨時夫妻現狀調查》公開后,引起社會強烈反響和輿論熱議,再次將“臨時夫妻”推向了風口浪尖。
婚姻行為與人類社會密切相關,具有鮮明的時代烙印,婚戀觀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變化。在當下的城鎮化進程中,大批農民工背井離鄉,涌入城市務工,正常的生理需求普遍不能滿足,“臨時夫妻”漸成氣候。 據衛生部公布的數字顯示:我國有80%的外來農民工都處于性饑渴狀態。面對臨時夫妻的現狀,一位網友深有感觸,“前兩天和一位朋友聊天時,她說他們廠有近六萬人,她是一個人在那里打工,晚上想去廠區轉轉,但到處都能看到接吻的!而且她還告訴我,在這樣的環境下,時間長了,她真的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把握得住。”
較大的網絡規模和異質性較強的弱關系的存在,都為農民工接觸各種各樣的婚戀觀念創造了條件,原有的觀念在占據著強勢地位的城市青年婚戀觀的影響下發生了潛移默化的轉變。據了解,他們的婚戀觀較為開放,對未婚同居和婚前性行為有了一定認同,在打工地交往戀愛、租房同居的現象不同程度地存在,對“未婚先孕”和“婚外戀”變得比較寬容。而高強度的流水線作業、相對單調的業余生活、加上開放的城市社會中所存在的諸多誘惑,往往會引發處于婚育年齡高峰的外出打工青年中較普遍存在的婚前性行為、未婚先孕現象以及生殖健康等問題。此外,兩地分居的農民工,聯系溝通較少,感情問題較多,成為婚姻不穩定的重要原因。婚姻的解體不僅給家庭成員帶來不幸,也隨之帶來了單親家庭老人贍養難、子女撫養難、家庭失和等一系列社會問題,對社會和諧穩定產生不利影響。
由于二元分割體制所造成的社會斷裂,致使農民工的命運帶有先賦性和自致性的悲劇色彩,在教育、醫療、社保、稅費、金融乃至選舉權方面遭受到種種歧視,他們的婚姻行為時常處在傳統與現代、鄉村與城市矛盾沖突的困境之中。一方面,他們渴望邂逅美麗的愛情,期望擁有現代的婚姻生活,另一方面,“邊緣人”的身份地位讓他們很難在城市立足,時刻受到傳統的束縛和城市的遺棄。由此足見,農民工的婚戀問題正從個人問題演變為社會問題,無論最終取向是在家鄉“歸根”還是在城市“扎根”,婚戀選擇的最終結果都可能存在社會問題,理應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為此,無論是政府、社會、家庭還是農民工個人,都必須積極參與從宏觀、中觀和微觀層面營造良好的制度空間和社會氛圍,促進新生代農民工婚姻變遷中的現代化。
從制度經濟學的角度看,制度就是交往規則,它規定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方式、交往范圍和交往內容。農民工與市民缺乏交往,與戶籍制度、就業制度、選舉制度等制度的限制有直接關系。塔爾德指出,低位人從各個方面長期模仿高位人,模仿他們的思想、言語、禱告、服裝、一般的生活方式,終于有一天,他們就可能在高位人心理激起這樣一種感覺:原來我們兩種人有權屬于一個相同的社會。塔爾德的理論帶給我們一個非常樂觀的前景,隨著交往機會的增加,農民工和市民,或農村居民和市民,城市與鄉村之間的社會差異將逐漸縮小,原來的社會距離也將會不斷縮小,直至消失。為了促進市民與農民工的融合,縮小雙方的社會距離,需要“頂層設計”,要有創新的改革布局和改革戰略,要對各項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制度進行改革和創新,以幫助農民工解決生活、工作和情感上的各種問題,促進農民工更快更好地融入城市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