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批農民工涌入城市務工。然而他們很難獲得和城里人一樣的教育、就醫、社保,正常的生理需求普遍不能滿足。在這樣的條件下,他們只能選擇一方外出打工一方留守家中。有“臨時夫妻”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他們住在一起談不上感情,只是一起搭伙過日子罷了。(5月13日《現代金報》)
為了編織屬于自己的中國夢,背井離鄉的農民工頂著別人的太陽,看著別人的風光,流著自己的汗水,成就著別人的幸福。在一切都是別人的世界里,他們牽上了別人的老婆和別人的老公。這一切不是源于感情,而是源于需要,源于誰都有的需要。
你可以說他們齷齪至極,卻不能說他們禽獸不如。佛說,身體就是一個臭皮囊。可是,當人活著的時候,誰又能不需要這樣的一個軀殼呢?我們需要當思的是,臨時夫妻的農民工真的禽獸不如?就連禽獸都有的需要,何況是一個人。
有人說過這樣的話:“北漂族都應回到家鄉,在家鄉才會受到尊重。”這話有一定道理,回到家鄉也是每一個人的夢想。如果在家鄉可以衣食無憂,會有多少人愿意走進風雨。話又說回來,就算給他們一個回到家鄉的平臺,異地的發展能少了他們嗎?中國夢需要有人漂著,祖國前行更需要有人漂著。既然必須有人用漂著的代價來成就我們的夢想,我們就必須讓他們感受他鄉的溫暖。
這種溫暖不僅僅是勞有所得的公平回報,更要有人性化的措施。就拿這夫妻生活來說吧,盡管傳統觀念里不愿意談及這樣的問題,但是我們仔細想想,這樣的需要齷齪嗎?其實,它和吃喝拉撒一樣高尚。我們就要為農民工的這種“高尚”的需要搭建一個平臺。
這種平臺要有以下幾個載體組建:
一是,對于農民工的進駐要有寬廣的胸懷,不能讓他們連坐車的時候都怕弄臟了座位而無奈的蹲著。這就是一視同仁的待遇,讓他們在國家政策的護衛之下,可以自由的遷徙。
二是,要為農民工團圓創造條件,工廠里的宿舍要能像個家,不僅能擺下一張和局長一樣的雙人床,還要能容得下鍋碗瓢盆的美好。
三是,對于有意愿長期或者定居的農民工,在子女上學,配偶就業、社會保障方面享受市民待遇。
四是,城市里的保障房建設的力度要加大,這種保障房不僅是當地居民的待遇,也應該給農民工一個機會。
五是,假期制度需要人性化,對于路程不遠的農民工可以設置“夫妻團圓假”。也可以由單位出資設立“探親團圓日”。當然,這來往的車票和團圓日的開支,用工單位還是能夠出得起的。花錢不多,換來的必定是農民工把單位當家的精彩。
農民工的屋檐下不僅要能擺下一張雙人床,還要能擺下公平,擺下一個幸福的家。如此這般不僅少了“臨時夫妻”帶來的治安隱患,也能成就城市更好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