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批農民工涌入城市務工。然而他們很難獲得和城里人一樣的教育、就醫、社保,正常的生理需求普遍不能滿足。在這樣的條件下,他們只能選擇一方外出打工一方留守家中。有“臨時夫妻”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他們住在一起談不上感情,只是一起搭伙過日子罷了。(5月13日中國經濟網)
農民工臨時夫妻,是部分農民工的情感生活處在一種混亂狀態的表征。他們或因情感走在一起,或因生理需求而結為臨時夫妻,甚至可能是圖一時的快活而為。但面對現實,這種生存狀態的背后糾葛重重,沖突不少:雙方情感的歸屬問題,雙方家庭穩定問題,性病傳播,以及因情感破裂而帶來的傷害等。農民工臨時夫妻的存在,更多的是無奈。
這些年,對農民工的工作生活待遇是有所改善,有些企業為員工提供夫妻房等,確實解決了一些實際問題,但農民工臨時夫妻背后牽涉著龐大的社會工程。
首先要考慮的是,地方的產業布局。一個地方的企業用工,男工與女工的比例應趨于合理,不可過于偏向一方。只有這樣才能讓農民工夫妻雙方都有就業的機會。同時,還應考慮地區發展的平衡。目前相對落后,且人力資源充足的地區有大量的農民工輸出。這就需要引導,人力資源富裕的地區,要著力布局勞動力密集型企業;而人口已過于龐大的城市或人力資源相對缺乏的地區,應減少勞動力密集型企業,或實行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減少農民工的遠距離奔波。
其次是,要讓農民工群體在城市定居。一要考慮農民工工作的穩定性。現在的農民工頻繁跳槽,讓職業穩定性大打折扣。這需要企業管理的親和力,增強員工的認同度;也要培養農民工對企業的忠誠度。同時,農民工的定居,還面臨著買房的現實難題。在國人的心目中,無房總是缺少根的感覺。房價依然高高在上,農民工無法在工作的地方買房安家,養老還得回農村,便讓很多農民工沒有作長久的打算。農民工的安居問題,在新一輪的城鎮化建設中必須充分考慮。
再者是,農民工工作生活區的城市配套功能要完善。農民工多數生活在城郊的工業區或工地,這些地區的城市基礎設施仍比較薄弱,無法滿足大批外來農民工子女的入學、醫療等綜合服務。要讓農民工安定下來,必須讓農民工的生活便利起來。
還有,農民工若進城,必然牽扯到養老的問題。這里既有農民工自身的養老保障,還有農民工年長的父母的養老難題。老人要么獨自在農村養老,要么將面臨著移居到城市的不適應、孤獨等。這既需要養老保障的統籌,打破戶籍政策的堅冰,以及社會服務功能的提升。
城鎮化,應是人的城鎮化。農民工臨時夫妻的無奈,提醒了我們城鎮化建設之路須考慮農民工落地生根,讓其成長為市民。當然,面對現狀,切不可少了一些人性化的關懷安撫與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