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污染問題令許多外國人開始離開北京,為留人才,甚至有企業發放了艱苦津貼;但另一方面,發展機遇和可觀的收入,又令許多外籍人才舍不得離開。(5月8日 第一財經日報)
年初的北京霧霾天氣肆虐,后來其他一些大城市也不同程度的出現過類似的情況,頑劣的空氣環境正成為影響市民身體健康的隱形殺手。“在自然界任何打破平衡的行為都是危險的”,自然環境在給予人類發展資源的同時,也需要休養生息,新陳代謝才能吐故納新,良性循環才能延續生命,環境的生理機制也遵循同一旨趣。
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人類的急功近利勢必造成生態的失衡,污濁甚至有毒的霧霾天氣便是一明證。出行暢通、自由活動是市民基本的生活需求,惡劣空氣面前,佩戴消毒口罩、早晚少開窗是躲得了和尚躲不過廟,治標不治本。人定勝天的想法畢竟唯心味太濃,防御的措施不是長久之計。高質量的生活需要有清新空氣的陪襯,市民內心對于惡劣環境的恐懼會引致連帶的負面效應,以至于一些高學歷高收入的家庭都開始出走北京、離開中國。高素質的人才流失不是新近來的現象,但惡劣的空氣著實是導火線之一。練就百毒不侵的本領不現實,前途和未來的發展也是制約因素,從霧霾的引發因素分析,現時的環境治理尚需抽絲剝繭,各個擊破。
首先,顆粒物是加重霧霾天氣污染的罪魁禍首。汽車尾氣是排放細顆粒物的“重犯”;工業廢氣更是“大戶”,2012年全世界燃燒的70萬億噸標準煤中,中國就占了51%;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產生的揚塵也脫不了干系。就目前現狀來看,汽車行業、重工業領域均是國家重點支持發展的產業,嚴懲嚴治不客觀,主導部門需要轉變思路、調整方向,實現產業與環境結構的均衡,推行綠色能源、清潔生產、減量排放。
其次,大氣停滯現象也會讓顆粒物無法疏散,水平方向看,是城市高樓之間的間距越來越逼仄,垂直方向看,是建筑物高度的攀比愈演愈盛。自然本無情,人類不規律的活動才是罪魁禍首,房地產的開發、城市功能區的規劃設計需要貼近實際,也需要切實以人為本,畢竟取之于民也須用之于民。
此外,現在的家庭裝修講究濃妝艷抹,花重金買外表,殊不知,過度的裝飾也會產生粉塵“霧霾”,生活在室內不僅有害于身體健康,也會增添清潔負擔,這實質上是自尋接近霧霾的煩擾。
總之,治理霧霾需要各利益相關方拿出聯手行動的勇氣,這也將是一個任重道遠的過程,但保護環境就是保護人類自己。部門也需將環境業績納入考核范圍,以眼皮底下、手邊之處的民生問題入手,尋根究源,讓自然環境與個人境遇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