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廣州市公安局宣布在全市范圍內開展更換統一的廣州居民戶口簿工作,這一工作將取消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劃分,統一登記為“廣州市居民戶口”。 (5月7日《羊城晚報》)
使用了多年的小本本終于要換一身全新的外衣了。但是,這個外衣要能裝得下公平的身軀,還要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縮小城鄉差距。沒有了這樣的基礎和底子的戶籍改革只會是一個花瓶。農民、市民的不同,體現在戶口上,更體現在城鄉差別上,即使建設了小城鎮,里面的配套設施能不能跟得上,還是個問題。比如硬件的醫院、學校、幼兒園,比如軟件的醫生、教師等等。這些都需要打破城鄉二元的結構,做到在政府資金投入的時候,在人才的分布上城鄉一視同仁。不能讓城市下著“錢雨”,小城鎮卻飄落著“硬幣”。
其次,需要打破歧視政策。特別是讓外出打工的農民工在異地能找到家的感覺。比如異地高考,比如低端廉價的就業市場。能夠揣著同樣封皮的戶口,同樣寫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戶口,沒有了非農、城鎮字樣的戶口。另外,還需要打破城鄉有別的各類政策,比如居民養老和農民養老的不同等等。
再次,需要構建寬廣胸懷。戶籍改革之后,城鎮化之后,農民進城之后,市民、農民的融合也是一個問題。蠻子、農民工、外地人、打工仔、打工妹,這些稱呼的出現有著深深的烙印。當然,很多地方也在試圖改變這樣的稱呼。有的地方叫“新××人”,有的地方叫“新市民”。無論叫什么還是讓一個“新”字和“舊”字之間產生了天塹般的鴻溝。如何讓點滴之水匯入江河,不分你我,不分源頭,不分新舊,才能是真正的融入。
城鄉戶籍有別的打破只是縫了一件美麗的外衣,外衣之內要能夠裝得下一個公平的身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