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創新管理探索民生幸福方程式
時間:2011-11-01 09:30:32
來源:中新網
衡陽市將民生幸福以接力賽跑的方式付諸實踐,通過努力創新公共社會管理,提高民眾幸福指數,探索出了一種獨具地方特色的幸福“方程式”。
近年來,衡陽市經濟社會發展指標節節攀升,民生支出更是一路上行。數據顯示,衡陽市財政近5年來用于社會民生的支出已累計達到312.7億元,逐年支出從27億元上升到111億元,占當年財政支出的比重從42.25%上升到53.5%。
“讓人民群眾生活得更體面、更幸福、更有尊嚴,是黨委政府的責任。”中共衡陽市委書記張文雄說,作為百姓的當家人,他最看重老百姓的感受,“老百姓一句好評,常常會使我熱血沸騰。老百姓的滿意,就是對我們的工作的最大獎賞。”
幸福“不間斷”:每年一個主題民生行動
從2008年開始,衡陽市委、市政府決定每年選定一個民生主題,為老百姓辦一至兩件實事,開展不間斷的幸福“接力跑”。
衡陽是座老城,一些道路早已老舊破損,背街小巷臟亂差現象嚴重,老百姓意見很大。于是,衡陽首個民生主題就從背街小巷的改造開始。2008年,61條背街小巷改造全部竣工,讓30萬居民受惠受益。
家樹里街道的殘疾人賀志華動情地說:“以前我家門前那條小路坑坑洼洼,出門需要專人照顧,現在路修好了,我自己可以拄著拐杖走了。對政府我是一百個感謝啊!”
首戰“告捷”,老百姓對接力跑的支持態度更加鮮明。2009年,老百姓自己議出了第二個民生接力跑主題——四場一廁改造,即農貿市場、水果市場、停車場、夜市場和公廁的建設改造。經過近8個月的奮戰,總投入1.3億元的配建改造于當年12月20日順利完成,共新增公廁107座,提質改造舊公廁132座;40家農貿市場完成改造;新建5個停車場,恢復了4個停車場,全市新增停車泊位2441個;規范了7條夜市街。
2010年,衡陽市投資3.2億元實施百姓“家門口”工程,開展衛生、文化、教育、體育、就業、基礎設施等公共服務“六進社區”活動。石鼓區合江街道合江路社區退休教師龍東成在美國芝加哥的女兒幾次三番催促他去美國,但舍不得離開的他告訴女兒:“現在衡陽社區的醫療、文娛活動、健身設施等應有盡有,生活在衡陽很幸福!”
今年,倍受關注的幸福第四棒即保障性住房建設,又在如火如荼的推進中,一些無房少房居民和新畢業的大學生有望搬進新居。
幸福“全覆蓋”:創新公共社會管理
吃飯穿衣、買菜購物、看病上學……衡陽從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事情入手,設身處地考慮老百姓的需求和難處,創新公共社會管理,盡量讓人民群眾舒心滿意。
公共服務得到完善。現在,老百姓碰上小病小痛不需要去大醫院掛號排隊,社區的衛生服務站就能解決;居民社區內有便捷舒適的健身場所、社區圖書室、娛樂室,讓大家樂在其中;勞動保障、醫療衛生保障服務也已延伸到社區,居民尤其是弱勢群體可以節時簡便辦好事;警力下沉,人手一張警民聯系卡,居民有了“保護神就在身邊”的安全感……
困難群眾可得到溫暖的綜合救助。綜合救助網使農村五保老人及因病、因殘喪失勞動能力的農村特困群眾獲得了幫助。
抓住災后重建、安居工程、危房改造等項目機遇,衡陽同時下大力氣解決困難群眾住房問題,例如衡南縣落實“五幫三減”,政府幫、干部幫、群眾幫、親朋幫、鄰里幫,減免土地占用費、規劃設施費、手續費。
為了老百姓尤其是農民兄弟的健康,衡陽在農村試點推行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建檔工作——“健康一卡通”。各鄉鎮衛生院免費為村民做視力、血壓、內外科、B超等常規檢查,詳細了解居民的健康和衛生狀況,并全部錄入電腦。這樣,有些病癥在患病初期就能得到有效治療,生病就醫時只要通過“健康一卡通”就能熟知其基本的健康狀況,有利于診療。衡陽還建立和完善城鄉醫療救助體系,資助參保參合、門診救助、住院救助、臨時救助、慈善援助。
2010年7月,市委書記張文雄在市信訪局現場辦公時說,如果我們只是對滿懷希望來訪的老百姓信誓旦旦,但回頭就忘,這哪行?我們的干部對老百姓必須要有真感情,要踏踏實實為他們解決實際問題。
幸福“更基層”:“秤砣式”干部一心為民
要讓群眾好受,就要用干部的“辛苦指數”換取群眾的“幸福指數”。這是張文雄面對媒體多次提及的觀點。也正是基于這樣的出發點,衡陽決策者在實踐中摸索著讓干部和群眾“親密接觸”的創新舉措,培養出一大批一心為民的“秤砣式”干部。
過去,衡陽市鄉鎮機關留不住人,鄉鎮干部不少住在縣城,“讀通學”的現象普遍,造成鄉鎮一級政府管理“斷層”。衡陽市委領導多次專題調研后找到癥結:主因是鄉鎮基礎設施跟不上,有的鄉鎮機關房子破爛,連最基礎的生活設施也沒有。
為了讓鄉鎮干部像秤砣一樣沉在基層,2009年起,衡陽市修建鄉鎮機關 “五小”設施,給鄉鎮干部創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所謂“五小”,就是小食堂、小廁所、小澡堂、小圖書室、小文體室。如今,爭相住到鄉鎮已經成為干部的“時尚”。老百姓找干部辦事、反映情況因此也更加便捷順利,不僅可以隨時找到人,民情溝通的渠道也更加暢通了。
衡陽的鄉鎮干部對“五小設施”建設帶來的變化喜不自禁,紛紛以“看著舒心、吃得放心、睡得安心、工作順心、玩得開心”來形容“五小”建設給他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的改變。
2009年,張文雄沿著毛主席走過的路,在衡陽搞了一次調查研究。結果發現一些干部和農村實際、農民生活實際很是疏離。于是,“為機關干部補上勞動課”、“百鄉千村萬戶大走訪”等活動在衡陽轟轟烈烈地展開了。現在,衡陽干部定期到田間地頭搞勞動已經成為一種剛性制度。
衡陽市黨政領導干部在工作實踐中還形成這樣的共識:許多人民內部矛盾的產生,是由于群眾工作薄弱造成。為此,衡陽市創造性地推出了“三有兩評”群眾工作法,包括農民有駐村干部聯系卡、鄉鎮干部有民情日記、鄉鎮有民情臺賬;鄉鎮每月召開一次民情匯報會進行點評,鄉鎮干部駐點村每半年開展一次“群眾評干部”活動。這種新辦法“倒逼”著鄉鎮干部放下架子,“沉”入基層。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