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的這個回應顯然難以服眾:僅靠拖出個“試印及郵寄費”做擋箭牌,就將“天價名片”從260元降到96元,這也太“不負責任”了!如此解釋,96元/盒的印制費是“好看了些”,可你讓當下本就飽受爭議的物流業“情何以堪”?
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遠在山東的齊魯公司,之所以千里迢迢遠赴北京印制名片,僅僅是因為當事人“剛好”出差,屬“順便”印制。名片印制又不是搶險救災,十萬火急,為何就不能趕回去再印制呢?這一“順便”,竟多出了8萬元的郵寄費開支,難道不覺得心疼嗎?
還有,即便按照中石化的解釋,96元的名片就不算天價了嗎?目前,市場上一般的名片印制不過二三十元每盒,96元已是其數倍。況且,一下子印制500多盒,可謂數額較大,這已屬于正規的“行政消耗性經費開支”,一般要實行“限額管理”,一個在京出差的同志說印就印,也太隨意了吧?這筆錢花得符合標準、合乎程序嗎?
甚至再往前追溯,這批名片該不該印恐怕還是個問題:統一公司標識就一定要統一名片嗎?統一名片難道不能因人而異,非要在公司下達指令的當日“統一執行”?倘若有一些人此前剛剛制作了一批名片,難道要因此“作廢”?這豈不表明在“13萬”之外,還有可能存在更多看不見的浪費?
一連串的疑問背后,其實暴露出某些壟斷行業潛在的習慣性腐敗。500盒名片說換就換,十幾萬的花費“順便”之間完成,96元的名片“合情合理”,8萬元的郵寄費“脫口而出”……為何這些在公眾看來難以理解乃至匪夷所思的東西,到他們嘴里卻成了司空見慣順理成章?很顯然,底線的逐步下降源于日常的持續“熏陶”,正是平日松散的制度“籬笆”,縱容了大手大腳的惡劣風氣,才使得鋪張浪費乃至奢侈腐敗成為一些人的本能和習慣。
“天價名片”的問題很容易查清,隱藏在一些人頭腦中的習慣性腐敗卻難以去除。而只有扎緊制度的“籬笆”,徹底鏟除習慣性腐敗賴以生存的土壤,才能根治這一領域的痼疾。否則,從天價吊燈、天價酒到天價名片,按下葫蘆浮起瓢,類似亂象必然是生生不息,上演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