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難,差不多每個中國家庭都有過這樣不堪回首的體驗。還有個網上流傳的關于改革的段子,其中醫療部分是這么說的:“醫改后看不起病”。
去過醫院的人都知道,協和醫院專家門診掛號費不過300元,多數醫院普通門診不過5毛錢。看不起病絕不是掛號費貴,而是藥貴。
新醫改也這么認為,并且認為藥貴的原因是流通環節過多,因此著手重構藥品流通體制,采取措施降低藥價,實在到了降無可降之處,再通過醫保覆蓋面擴容、醫療信息化等措施,由醫保和政府買單。如此一番下來,看病貴問題庶幾可以解決。
但彭博新聞今日的一篇報道戳破了醫改的前景:美國每635人有一個醫生,中國是7000人一個,而且還在流失。中國一個新入行的醫生月工資僅2-3千,在大城市只夠租一間小公寓,這導致大量醫生轉行成為外資醫藥公司的銷售代表,后者收入是前者的兩三倍。
彭博新聞引述怡安保險旗下人力資源咨詢服務部門的預測說,未來五年中國將有至少14000名醫生為生計轉而賣藥。
這樣下去,將來沒準兒會出現賣藥的人比開藥的人多,倒也蔚為奇觀,世界一絕。
這實在是繞開公立醫院管理體制改革的惡果。雖然新醫藥號稱將杜絕“以藥補醫”惡性循環。中國的醫療體制現狀決定了作為主體的公立醫院是無法繞過的一環。如果新醫改后仍無法提高醫生的收入,則醫生自會繼續以腳投票。
但開病的都轉去賣藥,供求規律決定了,“看病難”終究仍會轉化為“看病貴”、“看不起病”,患者在買藥上省下來的錢,還得投資在找醫生、求醫生上。
國務院醫改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李玲女士近日曾說:中國醫改的幾年時間內,過去很多沒有任何醫療保障的百姓,全部納入到基本醫療保障體系中,人數達到12.7億,占總人口的95%。這個奇跡的誕生,歸功于我國政治體制的優越性。這種體制的執行力非常強,真正為老百姓服務。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能有這樣的成就,不得不讓國際學術界為之側目。
精神原子彈到底炸不出不個新世界。連衛生部也不敢說是醫改成功了,這樣的紅歌還是等醫改成功了再唱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