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份“成績單”顯示,在北京、上海等一線熱點城市,住房用地供應計劃超額完成,分別達到101.0%、105.6%;其中,保障性住房用地供應大幅度提高,深圳和廣州保障房用地完成比例分別達到了228.0%和163.8%,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等城市的保障性住房、棚戶區改造住房和中小套型商品房,實際用地也占全年住房實際用地的比重達到或超過七成。
作為樓市調控的一項重磅武器,增加保障性住房供應,在過去一年被反復提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此前宣布,今年全國保障房將建1000萬套,相比2010年的560萬套,增長70%,保障房建設規模創歷年之最。土地供應的完成情況,則成為達到這一目標的關鍵因素。
其實僅從供應完成情況看,大部分地區情況并不樂觀。前述“成績單”顯示,全國住房供地計劃實際完成67.9%,其中,保障性住房(指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用地完成計劃的65.2%;棚改房用地1.47萬公頃,完成計劃的40.2%;中小套型商品房用地6.51萬公頃,完成計劃的80.9%;其他住房用地2.96萬公頃,完成計劃的68.5%。這些數據表明,2010年的供地目標并未完成。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信息中心曾表示,土地供應不足是造成保障性住房建設滯后的主因。
實際情況則是,全國30個省、市、區(西藏除外)2010年度住房用地計劃擬供應量大數為18萬公頃,即便只完成計劃目標的67.9%,即12萬余公頃,與2009年全國住房實際供地76461公頃,或前五年平均年度實際供地量54650公頃相比,也有大幅度增加。
而住房用地將直接決定住房的供應量,在全面未完成土地供應量的背景下,住房供應量能否滿足市場的需求,成為人們最為關注的問題。2010年中央下達560萬套保障性住房(含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建設任務,按照單套面積60平方米、平均容積率1.5計算,560萬套住房全部實行新建所需土地規模為22000余公頃,目前的供應計劃總量24454公頃完全可以滿足需求。而按照保障性住房(指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用地完成計劃的65.2%這一比例計算,15900萬公頃可新建套數也在400余萬套。
除開數據來看,國土資源部已經完成了調整供應結構這一目標,在增加土地供應量的同時,加大了住房用地的供應,而在住房用地中又加重了保障性住房用地所占比重,兌現了“保障房用地必?!边@一承諾。
除了土地供應外,巨大的資金投入也是保障性住房建設的另一關鍵因素,那么,面對保障房建設的巨大資金投入,銀行業將扮演何種角色?中國銀監會有關負責人1月12日表示,銀監會將認真落實國家對房地產市場的宏觀調控精神,督促和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在有效把握風險的基礎上加大對保障性住房的信貸支持力度。
另外,根據銀監會提供的數據顯示,至2010年11月末,我國主要銀行業金融機構經濟適用房開發貸款余額751億元,同比增長32%,高于全部房產開發貸款增幅8個百分點。個人購買經濟適用房貸款余額198億元,同比增長42%,高于全部個人按揭貸款增幅10個百分點。此外,銀行業金融機構還為棚戶區改造、廉租房、公租房建設、普通商品住房中的保障房配建提供了大量信貸支持。
而作為近兩年我國樓市調控的重要突破口——保障性住房建設,在土地與資金的雙重保障下將會起到應有作用。而在國土資源部發布的公告中,我們也發現,個別城市住房用地供應計劃與實際供應情況存在較大差距,如廣東、山西、重慶等地,國土資源部也應對為未完成供地任務的省市采取相應的懲處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