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師范大學商學院工商管理系主任
山東師范大學城市與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我前幾年承擔了濟南市新型城鎮化規劃、泰安市新型城鎮化規劃、濟南市人口市民化發展規劃等的編制研究工作,這幾個規劃都已被政府以紅頭文件發布實施。在規劃編制研究工作過程中,我產生了許多思考和體會。
今天的主題是“市民·市場·市長”,市民就意味著市民化,我在做市民化發展規劃的過程中產生過困惑。山東省做了全省的市民化發展規劃,又推廣到各地市,有的重點縣也要做,我也作為評審專家,去評過多個規劃。省里的新型城鎮化規劃對市民化的要求是自上而下任務分解,到2020年每個地級市應完成市民化落戶多少萬人,市民化任務壓力十分艱巨,意圖是促進,但在很大程度上變成了落戶口,隨著政府戶籍制度的改革放寬,鄉村進城人口不交宅基地承包田就可以落戶城市。例如一個家庭三四口,老婆落了戶,帶著孩子就可以在城市上學,丈夫的不落戶,在城市長期跑出租,家里保留著農村戶口和三項權益。以落戶口為導向的市民化,遇到了重大障礙。
這時我在思考,市民化的標準是什么?如果只是以落戶為標準太簡單了。我做規劃的過程中,試圖把濟南市的市民化的標準列出來,到底要想成為濟南城市人,應該享有哪些權利,政府能夠提供哪些公共服務。曾經想做這件事,實際太麻煩了,哪個部門誰也說不清楚,再加上省里也沒有定標準,我也打退堂鼓了,在其他方面做了一定創新,順利通過了評審研究,還得到了高度評價。現在我內心仍然存留這樣的問題,就是市民化的標準到底是什么,市民待遇是什么?以人為本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市民化的具體落腳點在哪里?如果為一個城市拉一個清單,能列出哪幾條必須是要保障的,或者說在今后五年時期,一二三四線城市,不同類型的城市列出不同的清單,這個事情我覺得很重要。中央一直在高調提新型城鎮化、市民化,但這個事情一直沒做,全國各地官方都沒有落地,這才是接地氣的事情,不然市民化就是假大空和模糊概念。如果這個事能夠啟動起來,各個城市在評價新型城鎮化的推進成績大小,進步大小,就看市民化的這些標準哪個城市落實了8條,哪個城市落實了10條,每一條的數據水平是在100還是80,可以量化,既有指標的種類,還有每個指標水平的高低。
如果這個事情能夠通過研究,通過制度設計推出來,就使得城市人口的爭奪戰變得簡單明了。人們選擇哪個城市,就看各個城市能夠給出哪些市民化待遇即公共服務及保障水平,做到什么水平,人們就更容易做出選擇,也能夠激勵各城市為了吸引人口做更多的公共服務,比賽對人口的吸引力。
第二個問題,我想談談關于戶籍改革的問題。目前為止,政府下大力氣要推進戶籍改革,放寬落戶政策,把戶口當作推進城鎮化工作一個重要的抓手。時代不同了,新時代,戶口到底意味著什么?如果推行城鄉一體化和城鄉融合,就需要淡化戶口。我明確建議取消戶口,有城市居住證的人就是本市市民(統計為本市常住人口),通過居住證就可以落實越來越多的市民權益問題,戶籍制度已經完成歷史使命。
戶籍現有的功能要一個一個做專題破解。許多鄉村人口甚至不愿把戶籍轉移到城市,我覺得還是可以探討,研究出破解的方案,不是死結,我認為有解。比如農村的戶口,帶著集體收益和宅基地責任田的權益,可以股份化,把戶籍以股民的形式來進行集體股份制改制,許多地方多年前就在做,一定程度上就可以取代戶口。與戶籍有關的還有高考錄取分數線,一個省區一個水平,分數地區差這對國家公民是很大的不公平。建議國家教育部制定規則,全國招生的高校招生名額按照各省區人口比例公平分配,高校駐地城市享有畢業生就業的優先權已經是獲得了地方利益。同時鼓勵人口大省加大投資辦大學力度,擴大人才培養規模和提高培養質量,逐步實現教育均衡,這樣戶口對上大學的影響即可弱化甚至消除。
至于城市戶口所含的城市居民的福利待遇,要一條一條清理,市民化的待遇到底是什么?我想大致是,勞動權益、政治權益、農村權益、住房保障、子女義務教育(入學)、就業培訓和信息服務、公共衛生(兒童免疫接種)等,至于醫療保險都已經分類了,山東濟南市設了三個檔次(取消新農合),居民可以任選,交費多少不同保障程度也不同,如果想多保障,就交第一檔的,打破了戶口的限制,我覺得醫保不存在問題。對此一條一條清理出來加以改革規范。學區房的問題,現在爭奪很激烈,政府要采取更大的措施讓學校質量均衡化。退一步說,學區房很貴,農民工新市民也住不起,這對原居民干擾也不大。可以一項一項研究破解辦法。
總之,有居民身份證和居住證,我覺得取消戶口的時機已經成熟。這將釋放社會活力和生產力,促進城鄉融合,意義重大。建議城市化委員會可牽頭做這項工作,也建議國家選擇一個省區做取消戶口的試點,三年后向全國推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