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由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發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就業分析報告《基于大數據的就業市場分析與預測》顯示,本季度,北上廣深一線城市的用人需求同比出現負增長,為-7%。
數據顯示,平均每年進入北上廣深四大都市的人口超過2400萬,流出的則在1100萬左右。而且,這個2400萬比每年從農村進入城市的人口還要多。也就是說,從整體上看,人口不僅在從農村持續流向城市,而且在從中小城市持續流向北上廣深。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北上廣深就業景氣指數環比下降,從智聯招聘全網數據看,也首次出現-7%的同比負增長,具有很強的警示意義:北上廣深人才積累是不是已經超載?接下來,會否持續進入用人需求的負增長時代?對二三線城市來說,這是不是“搶人”的最好機遇?可否期待,迎來基于人才涌入的爆發式增長?
暢想有很多,但回歸數據分析,最重要的問題依然是:北上廣深用人需求為何會出現負增長,又會否持續?中國就業研究所所長曾湘泉表示,一線城市人才需求減少主要是因為城市資源優化、戶口指標壓縮、落后產業外遷等,而且用人需求持續減少的趨勢繼續存在。報告以互聯網行業舉例,認為正由成本較高的一線城市,逐漸向新一線等城市擴散遷移。
因為各種政策因素,比如北京要疏解非首都功能,比如一線城市要淘汰落后產能,比如一線城市嚴格控制人口規模,樓市嚴格限購限貸等等,肯定都會對一線城市的就業市場產生影響,這一點毋庸置疑。
而且,因為高房價和大城市病存在一定人口擠出效應,加之新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近些年來很多確實有了長足發展,與一線城市的差距正在縮小,勢必會對企業和人才產生吸引力,這可能也是一線城市用人需求出現負增長的重要原因。
不過,僅僅因為用工成本更高,就認為用工需求會持續從一線城市遷移出去,使用的卻是工業社會邏輯。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最需要的就是人口,沒有大量人口就沒有聚集的需求,現代服務業尤其是高端服務業就不可能發展,服務業創新就會成為空中樓閣。
仍以互聯網行業為例,一線城市或許用工成本更高,但獲取用戶更方便,交易成本低很多,更容易形成網絡效應,更能夠占據市場份額。所以,無論是滴滴打車還是共享單車,故事總是最先在一線城市發生。業務發展成熟后,會向二三線城市擴散,但絕不會把主戰場廢了。
現代農業越來越發達,就業人口占比卻越來越低;已經產能過剩的工業也一樣,受機器換人和人工智能影響,就業人口占比也會越來越低。現代服務業將會聚集最多的就業人口,提供最多的用工需求。從這一點看,一線城市的就業優勢依然明顯。所以,北上廣深用工需求出現負增長,究竟是階段性的,還是持續性的,仍有待觀察。
但是無論如何,善待人才的地方永遠都有機會。最近,像武漢、長沙等城市紛紛開啟“搶人”模式,對人才留在當地就業提供各種政策優惠。一線城市用工需求出現負增長,恰為善待人才的地方提供了機遇。人口持續流入,是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基礎,也是一個城市繁榮發展的基礎。這個意義上,“搶人”搶的就是城市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