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私人汽車的普及,停車逐漸成為中國大城市的一個難題。根據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發布的《2016停車行業發展白皮書》顯示,國內停車位供需失衡嚴重,中小城市兩輛汽車要爭一個停車位?!栋灼饭浪?,如果按照全國停車供需缺口計算市場容量,2016年內地停車行業需投資17萬億元,可見市場缺口巨大。由此,繼共享單車、共享汽車之后,共享停車位進入公眾視野。
與其他共享經濟項目不同,共享車位這個風口,除了市場需求外,也有政策的助推。
共享停車位一直是政策所提倡的,甚至由政府機構率先做起。揚州市一些政府機關、學校,就在節假日向公眾開放停車位,共享車位總數達上千個。不過,這種簡單的共享停車位的模式缺乏技術的支撐,在效率上也還有提升空間。
2015年,國家發改委陸續出臺了《關于加強城市停車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城市停車場建設專項債券發行指引》、《加快城市停車場建設近期工作要點和任務分工》等多份文件。這些文件明確了未來停車場的升級改造方向,提出各地加強停車管理系統信息互通、共享,鼓勵出行前查詢、預定車位、自動計費,提高車位利用效率,還出臺了金融指導意見,鼓勵企業發債建設停車場。
今年以來,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在地方的停車管理條例或規定中,也紛紛提出鼓勵發展“共享停車”模式。今年4月份,廣州《廣州市停車場建設和管理規定(草案)》,鼓勵住宅、單位將停車位逐步向社會開放,通過委托給管理者或服務企業,供他人錯峰停車。7月份,北京《北京市機動車停車管理條例(草案)》提出,個人或單位可以開展停車位有償錯時共享。居住小區在滿足本居住小區居民停車需要的情況下,可將配建停車設施向社會開放。
市場的需求,再加上政策的支持,共享停車位風口出現,就是一個理所當然、水到渠成的事情了。目前,已有ETCP、Airparking、有位停車、車位分享等10多款與共享停車有關的APP上線。
現有的共享停車位可以分為兩種模式。一種是以Airparking為代表的C2B2C模式,直接面向私家車位主。居民用車在上下班期間存在潮汐效應,往往這邊小區里私家停車位大多閑置,百米之隔的商務區正一位難求。這種模式則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平臺連接車位所有人與車主,個人或商業物業將車位閑置時間掛上平臺,其他車主出門前用APP預訂停車位,平臺在居間匹配需求,線下指引車輛,即到即停、即時計費,離場自動結算,費用從手機扣除。訂單結算后的金額,在車位所有者、平臺、物業之間分配,一般來說,一半歸分享車位的所有人,不少人一個月能賺上千元。
總體而言,這種模式主要關注的是增量市場,即把原本無法使用的停車位變得可以使用。
以滴滴為代表的共享汽車,實際上打破了出租車牌照的數量限制,把消費者從步行、公交車、地鐵轉移過來,對行業本身而言,做的是增量市場;共享單車是把消費者從步行、公交車、黑摩的轉移過來,也是增量市場;“花加”提供的網絡訂購鮮花模式,極大的刺激了白領辦公室的鮮花需求,這個市場的體量之前也極少,也是一個增量市場;共享充電寶不但把充電行為從家里、自己攜帶充電寶轉移到了共享充電寶上,同時,也刺激了手機耗電,從而增加了充電行為,也是增量市場。從這個角度,側重于增量市場的C2B2C模式會有較大的前景。
但共享停車位的需求復雜多變,這個模式真正成立,還有很多需要細化之處。比如,業主把車位分享出去了,被另一位車主停了,如果這位車主行程有變,未能及時開走,業主回來就無位可停。而且,對物業而言,對外開放停車,會增加一定的安保成本,協調無數小區物業,交易成本較大。
另一種共享車位的模式則是以ETCP為代表的B2C模式。這種專注于大型停車場,布局大型商業綜合體、寫字樓、中高端社區、大型公交樞紐、機場等區域。總體上來說,這種模式側重的是提高停車位的使用效率,把存量市場的效率做得更高。
這種模式的優點在于,大部分用戶常用停車位也就是2-3個——公司、家還有常去的休閑中心,出行半徑固定,因此,B2C模式抓大放小,可以以較低的交易成本獲得較多的車位。目前Airparking目前覆蓋廣州、武漢、青島等10個城市,目前簽約項目超1000個,車位數量超40萬個,而ETCP,目前覆蓋全國逾6000個停車場,覆蓋車位200余萬,體量更大。但是,這種側重存量市場效率提升的模式,受場地的制約也更大。目前,所有利潤均歸場地方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這個特征。
兩種模式共同面對的問題則是距離。有數據顯示,北京中心城區停車位缺口85萬個,而夜間公共建筑閑置空余車位63萬個,看起來只要解決其中的信息匹配問題,就能滿足剛需,但停車是一個位置敏感的需求,寫字樓里面的車位如果離居民樓有了十來分鐘的步行距離,需求就會被抑制。比如,揚州邗江區區政府大院共享車位效率就不高,但那些靠近旅游景點、公眾休閑娛樂場所的機構,因人流量、車流量較大,停放車輛較多,開放效果十分明顯。
總體來說,共享停車位商業尚處藍海,未來這兩種模式很可能融合。而這個過程,還需要資本投入、政策扶持,從而整體推動停車場的智能化,解決中國城市的停車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