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17 09:05:03 來源:關注新華網
據中新社報道,繼“共享單車”之后,北京、上海等多地開始流行起“共享汽車”。只需下載手機APP,注冊后就能用手機在附近找到汽車使用。業內人士預測,“共享汽車”在未來幾年將迎來市場爆發期。但也有人擔憂“共享汽車”會加劇交通擁堵。
在共享單車相關問題還沒完全理順之前,共享汽車又進入了人們視野。雖然目前共享汽車規模不比共享單車,但受到的歡迎程度卻是一樣的。比如在廣州,不少共享汽車公司已經投放車輛在大學城、海珠區等地,在很多時候都是“一車難求”。更超出一些人想象的是,相關投放企業稱,大學城的學生用戶已經達到40%,車輛一天最高能出租10次。這樣的數據,讓人感嘆新來的共享汽車相當生猛。
共享汽車受歡迎的理由顯而易見,一是方便:下單開車、停車走人都可以在手機上一鍵完成;二是便宜,目前共享汽車費用比打車、租車都要便宜很多,更不用說自己買車了。但對共享汽車的質疑也有不少,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它會不會加劇交通擁堵?實際上,看起來共享汽車會增加汽車保有量,但實際上只要是遵守現行限牌政策、合法取得車輛指標,再加上共享這一模式有利于車輛使用強度最大化,共享汽車不僅不會加劇交通擁堵,還有治堵功效。比如共享汽車運營最成功的城市德國不萊梅,研究顯示每增加一輛共享汽車,私家車就會相應減少11輛;加入汽車共享之后,約有37.1%的市民放棄了私家車。這一案例,曾在上海世博會上展出,也曾獲廣州獎提名。
共享汽車如今真的駛進了中國人的生活,就像網約車、共享單車等“前輩”那樣,也許會給城市治理帶來新挑戰,但總體上給市民生活帶來的影響利遠大于弊。共享汽車作為一個新生事物,與其擔憂其未來會不會造成交通擁堵,不如思考它在發展壯大的過程中如何跨越難關,多為公眾造福,少為城市治理出難題,更有意義。
一方面,共享汽車還在發展初級階段,要想使之真正方便人們出行,網點密度首先要提高。目前,在很多已進駐城市中,“用車靠搶”顯然很難培養人們的消費習慣。而一旦擴大網點規模,相關企業的資金實力、管理能力是否跟得上,還有待證明。此外,更便捷的事故處理、更方便的“隨停隨開”、更多樣化的車輛選擇,都是這一新興行業進一步發展需要解決的問題。
另一方面,城市治理也要因勢利導。還是以共享單車為例,如今一些城市的騎車難、停車難問題凸顯,如果早做好了自行車道和停車點規劃,這些負面效應將大大減少。而共享汽車的運行,更需要諸多社會服務的完善配套。比如充電設施、專用停車位、與地鐵等公交系統的接駁等,這些大大影響共享汽車用戶體驗的因素,只有納入城市治理大局,做出有前瞻性的規劃,才能讓這一新生事物健康成長。比如不萊梅運營共享汽車20多年,該市市政府為汽車共享停車站提供空間、把公共交通和汽車共享結合起來設置線路、通過宣傳教育提高公民共享意識。在不萊梅,年輕人都認為“買車不酷,共享才酷”。形成這樣的配套條件和公眾意識,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從網約車、共享單車到共享汽車,創新的力量真實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不斷迭代升級的技術創新,也在倒逼城市治理的升級。作為一種緩解擁堵、利于環保的出行方式,共享汽車無疑值得探索嘗試。但只有社會治理水平也同時“踩下油門”、不斷提升水平,才能讓共享汽車在城市里真正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