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顧問:王維平
人物簡介:王維平,男,1949年出生,致公黨黨員,高級工程師,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現任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員會副總工程師、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人民大學環境經濟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市第十二、十三、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北京市人民政府參事。
提問1:近年來,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垃圾圍村”“河道污染”的新聞屢見報端,日益增多的垃圾已逐漸成為制約農村全面和諧發展的瓶頸。您對農村垃圾治理、污水處理有什么建議?
王維平:垃圾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社會的各個方面。對農村來說,農村的特點是分散,過去依靠自然環境的自凈力就消化了產生的垃圾,但人口聚集到一定程度,加之垃圾成分的變化,垃圾和污水都必須要有配套的處理設施和科學的管理手段。
2007年,我就提議,要建立農村垃圾回收站、小型污水處理廠。時至今日,以北京為例,平原地區目前已經建起來了,但山區還沒做到。要知道,山區面積占北京的62%,平原只占38%,盡管山區人少,但垃圾處理不容忽視。我建議,北京市在規劃中,每個區最少建兩個垃圾處理廠,一個大型的,靠近人口集中的縣城;一個小型的,在偏遠地區,這樣就可以大大降低垃圾的運輸成本。另外,農村生活垃圾處理難度相對較大,盡管我們說,政府是垃圾處理的責任主體,是垃圾處理產業的推動者、引導者、規范者、監督者,起著不可取代的作用,但是,如果只依靠政府是難以實現的。必須以農村居民作為主體,以政府作為主導,依據各地現實狀況,選取科學、有效的治理方式,才可以在根本上解決農村生活垃圾問題。
關于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由于居住分散,沒有污水收集管道,這是水環境治理的重要內容,不僅關乎村容村貌,而且關乎村民的日常生活,這就需要統籌考慮。中國污水處理廠經過多年的大型化建設,普遍存在著“吃不飽”的問題,就是污水處理廠運行負荷率低于設計能力,還有就是耗水量大、成本高,對于農村來說,未來應以發展小型污水處理廠為宜,并且市場前景也很好。我國經國務院批準的城市有663個,縣級市1920個,縣級市一多半都沒有污水處理廠,此外,我們還有3600多個中心鎮。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各地情況千差萬別,農村生活污水處理不能實行“一刀切”的政策,必須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提出符合各地實際的生活污水處理方式與措施。
提問2:上世紀50年代開始,醫療廢物處理就受到各國的廣泛重視。近年來,我國醫療事業不斷擴大,醫療垃圾日益增多。請您介紹一下我國醫療垃圾處理現狀。
王維平:醫療垃圾是危險廢物之一,但危險廢物又不等同于醫療垃圾。危險廢物指具有以下兩種情形的固體、液體廢棄物:a.具有腐蝕性、毒性、易燃性、反應性或者感染性等一種或者幾種危險特性;b.不排除具有危險特性,可能對環境或者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影響。根據發改委和環保部2008年發布的《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危險廢物分49大類約500種,成分復雜。其中,醫療廢物被列為1號危險廢物。另外,不能把醫院產生的垃圾全都當做醫療垃圾處理。從費用考慮的話,普通生活垃圾處理一般一噸200元左右(不含收、運費用),醫療垃圾處理一噸2800元左右。因此,醫院首先應將生活區和醫療區的垃圾分開,這可以節省一筆不小的費用。此外,對于醫療垃圾,需要細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
就醫療垃圾,我們目前采取的是五聯單收集:第一聯單指的是,醫院在專門放置醫療垃圾的房間,將危廢裝在密閉桶里,桶外貼上骷髏標識,裝滿后密封,過磅,貼上聯單。第二聯單指的是運輸環節,司機過磅后裝車。第三聯單指卸車環節。第四聯單指入庫環節。第五聯單指焚燒環節。因為程序較多,為了防止中途出現危廢泄露、變賣的情況,所以采取五聯單制。
醫療垃圾處理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回轉窯焚燒爐技術,這種技術密封性能好,焚燒徹底,技術可靠。另一種是國際上常用的,就是將醫療垃圾集中到封閉庫房后,通過高溫高壓進行消毒,消毒后,可作為生活垃圾進入普通垃圾焚燒爐處理。
提問3:我國的城市化進程直接推動了建筑業的快速發展,同時也帶來建筑垃圾的激增,在這方面,您有何建議?
王維平:城市建筑垃圾屬于城市環衛工作的一部分,為了加強對城市建筑垃圾的管理,我國曾在2005年頒布《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規定》,以此來規范建筑垃圾的傾倒、運輸、中轉、回填、消納、利用等處置活動。
現在,每個城市的建筑垃圾量都不小,像北京的建筑垃圾產量大概是生活垃圾的10倍。建筑垃圾的處理需要很高質量的粉粹處理設備,國際上公認的最佳粉粹規模是每天3000噸到5000噸之間,而且容易產生噪音、粉塵污染,對耗水量也有很大的要求,因此處理建筑垃圾首先需要成熟的“硬件”設施和環保設施。
其次,處理好建筑垃圾也需要“軟件”條件輔助。由于建筑垃圾生產年限各不相同,因此,一般建筑垃圾再生的建筑材料沒有那么好的質量,不能當做建筑物的承重墻體,盡管如此,也要求要實事求是地拿出各項指標表明再生的建筑材料質量達到何種程度。對于這類再生的建筑材料,需要通過政府政策引導,用于一些非承重的建筑,像停車場、公路護坡和地基等。
通過“軟”和“硬”的結合,建筑垃圾不僅可以得到有效處理,還能節約建筑成本。
提問4:與“十二五”相比,在垃圾處理方面,您認為,北京“十三五”期間應該有哪些轉變?
王維平:北京“十二五”在垃圾處理方面要求做到九個字:增能力,調結構,促減量。“增能力”就是增強處理能力,對于處理能力不足或者超負荷運行不適應需求的,要淘汰。“調結構”就是要發展焚燒技術,過去都是填埋,現如今要轉變為生化處理方式。因為生化技術和焚燒技術的機會成本優于填埋。“促減量”,即減少垃圾排放量。
至于“十三五”,我想,這九個字改成十二個字:城鄉覆蓋,減量循環,創新引領。“城鄉覆蓋”,就是北京市必須把行政轄區內所有的垃圾納入市政管理系統。“減量循環”,一是要由市政府出面統一管理,協調各委辦局把垃圾減量抓起來,否則,單靠某一個部門,是無法做到的。另外,我們國家2008年就頒布了《循環經濟促進法》,像填埋場這類處理設施存在循環使用的問題。比如,填埋場滿了,要挖出來重新篩分,篩下物作為腐殖物,用于土壤生態修復,篩上物送焚燒廠,這樣,就把填埋廠的庫容騰出來了。“創新引領”,就是要將垃圾處理的老三篇——填埋、焚燒、生化,通過層出不窮的新技術進行轉化,通過篩選、比選,把成熟的技術轉化成工程技術,轉化成生產力。這需要技術創新,自主創新,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只有創新才有前途,只有創新才能夠引領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