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的職業使命是治病救人,但當治病與飯碗發生沖突時,醫生該怎么辦?據羊城晚報報道,近日,廣州市中醫院腫瘤科專家門診的一位醫生,就不得不貼出“安民告示”,懇求病人不要只開藥不檢查,否則只好“勸退”。
病人不做額外檢查,醫生便不看病開藥,這是何等的荒唐!但醫生出此下策,顯然亦是被逼無奈。報道說,該院自2010年起規定醫生開藥與檢查費“開單”須達1:1,若不達標便扣獎金,這位醫生上月獎金被扣得只剩18元,有的醫生獎金還出現負數。更可怕的是考核“株連制”,一個醫生不達標,全科室獎金皆受拖累。有的醫生和科室主任不得不辭職走人。
讀此報道,但凡有良知的人都會無語和憤怒。當公立醫院蛻變為純粹的創收機器時,醫生和患者就都成了“利益之刀”的受害者。對醫生,它是逼良為娼,讓醫生時時忍受良心的拷問和煎熬。對病人的傷害就愈發昭然。據稱,到該院求醫的許多癌癥患者都是經西醫治療后要吃中藥調理恢復的,少有人到中醫院做CT等檢查。且高昂的檢查費用他們也承擔不起,有的病人便不得不舍近求遠到他處求醫。
當患者飽受病魔摧殘,肉體與精神皆已羸弱不堪,囊中羞澀甚爾債臺高筑時,還有醫院貪婪地盯著你的荷包,這該是怎樣的無助與絕望?多年來,人們一直感嘆“大處方”、看病貴、病不起,其背后醫療單位的創收沖動更是備受詬病。正因此,國務院醫改辦曾明確提出,醫院不能將創收指標層層分解到醫生頭上。2015年4月,國家衛計委頒布《公立醫院預決算報告制度暫行規定》也明確,不得將醫院收入指標分解到各科室,更不得將醫務人員收入與科室收入直接掛鉤。
但是,國家政策抗不過醫院的“土政策”,“現管”的權力任性為何這般有恃無恐?而且,“土政策”實施了多年,說地方監管部門不知情顯然有悖常理,那么,為何監管者又對公然的違規行為放任不管?其實,這也沒啥秘密,說到底還是“醫療產業化”的泛濫所致。正如鐘南山院士所言,我國目前還沒有真正意義的公立醫院。中國公立醫院其實是公辦民營醫院。當一切醫療機構都被綁架上“產業化”的軌道時,公立醫院也無法抵擋逐利的誘惑。
據網友的跟帖曝料,醫生開單檢查費與藥費的比例1:1還不算過分,深圳有些醫院甚至要求1:0.4,這意味著檢查費須是藥費的2倍多。如果曝料屬實,屢受輿論抨擊而且國家政策也在打壓的“以藥養醫”則可能變臉為“以檢養醫”。顯然,不從根本上把公立醫院拉下“醫療產業化”的戰車,荒唐且喪失人性的醫療悲劇仍會頻頻上演。
目前,許多公立醫院的財政投入不足其運營成本的一半,有的甚至只占10%。在此語境下,有些公立醫院為了自己的生存,不得不拉低自己的醫德底線。放眼全球,極少有像我國這樣放任公立醫院逐利的現象。在有些國家,不但公立醫院不靠自身創收謀生,就算私立醫院也多是靠教會或慈善捐贈維持運營,這樣才能不失醫學之本質。
顯然,要杜絕醫生薪酬與“開單”掛鉤現象,既要新醫改提速,亦要財政投入到位,還公立醫院姓公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