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田之上,莊稼為何長不過別墅?
時間:2015-12-29 09:42:19
來源:紅網 作者:郭元鵬
河南鄭州市惠濟區孫莊村民向《法制日報》記者舉報稱,鄭州市金地人家生態農業有限公司以搞生態農業的名義租用該村1000多畝地,每年每畝地租金1200元。但是該公司卻以觀光農業之名搞商業開發,至今已經建起30多棟別墅并對外銷售,新的別墅還在建設之中。(12月27日《法制日報》)
亭臺樓閣、小橋流水、花紅柳綠,一棟棟別墅掩映在綠陰之中,儼然一個世外桃源。當農業開發名義之下的生態農業建設變成別墅建設的時候,農田的莊稼就再也長不過別墅了。農業的鴣占雀巢現象已經成為糧食安全的傷痛。
為了推進農業現代化,為了實現城鄉一體化,國家出臺了新的農業政策。具體來說,就是鼓勵土地流轉,鼓勵農民手中零星耕地向種田大戶集中。具體措施則是建設家庭農場和集約化、集團化的生態農業。農業政策的變革適應了新形勢。一方面,原來零星耕種模式,很難與現代農機具對接,小地塊影響了農機具的使用。另一方面,一家一戶的耕種模式導致了產量下降,成本增加。
好的農業發展政策,在基層卻成了巧取豪奪的幌子,甚至成為一些地方尋找土地新賣點的商機。打著建設家庭農場,發展現代農業的名義,一些土地被集中到了大戶的手里,實際上一些所謂的種田大戶并不是真的“種田人”,而是“蓋樓人”。一些耕地被集中之后,小麥、水稻等農作物沒有了,取而代之的并不是農民希望看到的現代農業,而是賓館、飯店,這些都是打著農業旅游名義建設的,可是你卻看不到農業,只看到了旅游。這還不算是嚴重的,更為嚴重的則是報道中說的這種現象,農田里長出了一個個小區,長出了一棟棟別墅。
按照國家規定,從農民手中流轉耕地的必須是從事農業經營的企業和個人,不能改變土地用途,這是一個基本的底線。那么,這些注冊了農業公司的商人,為何能把這些土地變成別墅區?筆者以為,這其中一定有著巨大的問題,這不是監管疏漏的結果,而是故意為之的產物。
農業公司把耕地搞到手,不去種植農作物,當地政府是不是在打土地財政的擦邊球?當城市用地管理越來越嚴格的時候,抱著土地財政大腿不放的地方政府其實早就打起了農民耕地的注意。農業土地流轉的新政策,恰恰是個漏洞。而當耕地上長出的不是莊稼而是別墅的時候,農業部門真的不知道?當耕地用途被改變的時候,國土部門真的也不知情?
嚴格保護耕地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嚴守耕地紅線,直接關系國家糧食安全和社會穩定。近年來,我們進口糧食的比例在增加,這更顯示出糧食安全的重要性。因此,我們必須要保持高度的警覺與重視,防止農業開發演變成“占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