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變身”城里人,如何解決住有所居的問題?河南省為鼓勵農民進城買房放出新招:農民進城買房可享政府補貼。對于農民購房,政府應給予適當的契稅補貼、房款補貼以及降低交易手續費等優惠。(11月12日《中國青年報》)
就“家”而言,要想“富”,先應有 “宀”,也即“有屋住”;就“國”而言,當下里經濟持續下行,“補貼農民買房”,這也是在“啟動消費”,可見,河南推出的這種“農民進城買房可享政府補貼”的優惠政策,似乎有比沒有好!
不過,就事論事,河南作為中原大省,還算不上經濟發達地區,一般來說,其縣(市、區)政府的財政并不寬裕,“攤起大餅來”,農民進城買一套房補貼不了多少,即便是“今后3年,省級財政每年將安排不少于3億元”,那也不會讓人眼紅;這其間,如果是開發商“聞風而動”隨機漲價,很有可能“水漲船高”而購房的農民并沒有得到好處。
鳥瞰起來,“農民進城買房”,這里頭不僅僅有個“住有所居”,還有“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更有個“勞有所得”;簡言之,農民變市民,光有房子,而無工作,而無生活來源,喝西北風去?!
所以說,無論是“城鎮化”還是“穩增長”,關鍵之關鍵,政府部門應多多出臺優惠政策鼓勵人們創業,鼓勵大家“多辦企業”,而讓更多農民進城務工經商;這其間,一要簡政放權而“降低門檻”,決不允許任何官員“吃拿卡要”,與此同時,政府還應該盡可能減免稅費的征收,以減輕企業負擔,以求“謂有源頭活水來”。可以想見,一個城市,工商企業紅紅火火,大量的外來人員涌進來,一個個腰包鼓起來了,何愁沒人買房?
就業乃民生之本,比“就業”更高境界的當然還是“創業”。而“富”的基礎是“一口田”,也即“人人有田做”而“人人有工作”。“牽牛要牽牛鼻子”,所以,我倒認為,“補貼買房”莫如“補貼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