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的風暴正在席卷社會的每個角落。在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伊始,“要致富,先修路”的口號曾遍布鄉村地帶,如今這一口號換成了“生活想要好,趕緊上淘寶”,或“發家致富靠勞動,勤儉持家靠京東”。或許,在互聯網電商巨頭紛紛推出農村戰略之際,它們對于農村的深刻影響才剛剛開始。
10月1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完善農村及偏遠地區寬帶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縮小城鄉數字鴻溝,并加快發展農村電商,通過壯大新業態促消費惠民生。會議提出,要鼓勵社會資本、供銷社等各類主體建設涉農電商平臺,拓寬農產品、民俗產品、鄉村旅游等市場,在促進工業品下鄉的同時為農產品進城拓展更大空間。改善農村電商發展環境,完善交通、信息、產地集配、冷鏈等相關設施,鼓勵農村商貿企業建設配送中心,發展第三方配送等,提高流通效率。
互聯網拉平了世界,但假如你的世界沒有接入互聯網,那你就不屬于這個快速奔跑世界的一分子。2012年,中國農村的寬帶安裝率僅6 .3%,這兩年跑步前進,也未能突破20%。然而,截止到2014年12月的數據,農村的網民數量已經達到1.78億。并且,值得特別指出的是,農村網民網絡購物用戶規模為7714萬,年增長率高達40.6%,是農村各互聯網應用中網民規模增速最快的。城鎮網民網絡購物用戶規模為2.84億,增幅16.9%,遠低于農村網民。農村網民網絡購物使用率為43.2%,較去年增加了12.1個百分點。阿里、京東、蘇寧等電商巨頭都紛紛發力農村電商,原因就在于此。套用目前創業圈流行的話語,農村電商是一片廣闊的藍海,將存在“十萬億級的商機”。
商業領域的勃勃生機,勢必引發縣域政府的熱烈關注。阿里在2014年就舉行了“縣長大會”,召集了全國26個省份的176位縣市的書記、縣長,探討的主題就是如何發展壯大縣區電商。有趣的是,電商口號喊得較大的主要是一些經濟發展的中間縣份,最發達的那一批早就形成了較好的電商體系,而最落后的縣份則還沒有能力跟上隊伍。在這些中間縣份,號召發展電商的牌子非常醒目,甚至超過了“招商引資”的重要性。這除了電商的確可以拉動縣域、鎮域經濟發展之外,還跟一些領導將電商的發展“政績化”相關,極端的甚至發文要求公務員、老師必須在網上購物。如此荒誕之舉也凸顯了政府角色對于電商成敗的重要意義。
在促進電商發展上,政府的主要作用在于提供基礎設施,并在遵循市場法則、確保公平競爭的前提下,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進入。按照相關報告預測,到今年底,中國行政村通寬帶比例將達到95%;到2020年,寬帶網絡全面覆蓋城鄉,固定寬帶家庭普及率將達到70%,行政村通寬帶比例將超過98%。不過,截至2012年底,中國還有7.5萬個行政村未通寬帶,為完成2020年98%行政村通寬帶的目標,還需要開通6 .25萬個村,政府在普及網絡方面要做的工作頗為繁重。
再者,農村電商的短板在于物流,所以在基礎性的快遞設施建設,包括車輛、道路、收費、貸款等方面,本次會議都給出了相應的利好政策。不過,依舊要注意的是,產業政策雖然看似欣欣向榮,但由于資源供給過于集中,也可能出現“一將功成萬骨枯”的局面。所以,政府不能輕易將資源補貼給某一兩家機構,否則,腐敗和低效都可能是政府角色錯位要付出的代價。
中國農村電商的發展,在全球范圍內沒有已知經驗可供參考,必須在依靠市場感知的前提下,由政府做好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維護工作。相信伴隨著中國“互聯網+”托起的熱浪,農村電商一定會獲得令人贊嘆的成功。在鄉村建設的歷史上,電商也將扮演前所未有的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