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項目離不開“統籌考量”
時間:2015-09-10 09:51:59
來源:紅網 作者:吳點墨
在江西遂川,因“村村通工程”欠債的村子不少。珠田鄉10個行政村中,有8個因修路而欠債。珠溪村幾乎全是盤山路,造價高達30萬元/公里。路修好后,該村欠下100多萬。大垅村“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水利部門按400元/人標準撥付工程款。但施工成本700元/人,又是一筆30萬債。此外,還有危橋改建、村小翻新等扶貧項目,也讓村委會欠了不少債。(9月9日《中國青年報》)
扶貧不是按人頭分錢,得有一個具體的項目作為載體。這已成人所共識。村村通、飲水安全、危橋改建、村小翻新等皆為經過實踐檢驗的扶貧項目,也曾在其他地區結出過脫貧致富的勝利果實,為何在江西遂川“水土不服”?依我愚見,這里面缺少必要的“統籌考量”。
我們常說扶貧要變“輸血”為“造血”,但只有經歷配型比對和術后康復,“造血干細胞”才能移植成功。實際上,扶貧項目也像是干細胞。在其實施之前,必須結合差異化的致貧原因和村情實際進行合理性、可操作性等方面的研判;實施之后,要全面細致、立足長遠地驗收、評估。如此這般的復雜過程,就是所謂的“統籌考量”。
統籌考量,就要精確制導,直擊窮根。富裕的鄉村都是相似的,貧困的鄉村各有各的不同。有的是因為交通閉塞,有的是因為資源困乏,有的是因為觀念落后,還有的是因為設施陳舊。盡管病因不同,但病癥都反應為貧窮。對癥下藥才能藥到病除。各級扶貧部門在開藥方、定項目之前,必須要深入基層,走村入戶,把實際情況摸清吃透。胡子眉毛一把抓,什么藥都開點的扶貧辦法,非但治不了窮病,反而會讓貧困村陷入江西遂川式的尷尬和悲哀。
統籌考量,就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扶貧工作不能沒有熱度,但也不能熱到讓人“中暑”。對于扶貧項目,不能空憑一腔熱情,毫無選擇地來一個上一個,上一個傷一回。在項目篩選甄別上,要按照先重要后次要、先緊迫后寬松的“四象限法則”合理擺布,確保一步一個腳印,一個項目造福一方百姓。至于配套資金,則須“好鋼用在刀刃上”。特別是在縣鄉財力緊張的情況下,更要把握好調配尺度,切忌自不量力地胡干、蠻干,堅決避免出現勞民傷財、越扶越貧的現象。
統籌考量,就要事后打分,跟蹤服務。“扶貧”容易“脫貧”難。或好或壞的項目往那一堆、或多或少資金往那一撂,人走茶涼項目垮,這種只管“扶”不管“富”的扶貧絲毫解決不了貧困問題,沒準兒還會給群眾添亂添堵。只有在項目完成之后,科學驗收,合理打分,并不離不棄地做好后期跟蹤服務,盡可能放大成效、糾正偏差,才能讓扶貧項目扶一個富一個,扶兩個富一雙,扶到哪富到哪。
總而言之,“扶”是手段,“富”是目的,扶貧項目絕不能“挑進籃子就是菜”,否則就可能將人扶進坑、帶進溝。扶貧部門千萬要“慎”字當先,三思而后行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