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國家扶貧日來臨之際,中國扶貧基金會向社會發出“饑餓24全民公益活動”倡議書,邀請參與者24小時不進食體驗饑餓,以表達對貧困弱勢群體的關注。該活動引發眾多爭議,有人稱此舉為作秀;但也有專家表示,“饑餓24小時”公益項目很有創意,沉重的話題做得輕巧值得提倡。(10月17日《新京報》)
10月16日是第34個世界糧食日。10月17日,是經國務院批準,我國確定的首個國家扶貧日。在首個國家扶貧日開展“饑餓24小時”扶貧體驗活動,其積極意義是顯而易見的。當下很多人落入“凡事必疑”的怪圈,質疑“饑餓24小時”扶貧體驗是作秀,本質上就是一種“凡事必疑”的思想作祟。
學貴存疑,盡信書則不如無書,保持一種懷疑精神難能可貴。然而,對任何東西、任何事情、任何活動、任何人都持一種懷疑的態度,顯然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我們是從娘胎里來的,難道這也需要懷疑嗎?該不會懷疑自己是人工胚胎發育而來的吧?哈哈,這個例子有點極端,但道理是一樣的。
開展饑餓扶貧體驗,主辦方說得很清楚,以此表達對中國乃至全世界饑餓人群和貧困弱勢人群的關注。其實,你可以關注可以不關注,可以體驗可以不體驗,可以捐款可以不捐款,主動權全在自己手中,主辦方沒有任何強制的意圖,又何來作秀?秀又在哪里?
開展饑餓扶貧體驗,或許對身體有點影響,或許有些人不適宜。主辦方不是說了嗎?為了保證不對參與者身體造成不良影響,要求參與者必須是身體健康的成人,保證體驗期間足夠飲水,不能參與劇烈的體育或腦力活動,有高血壓、低血壓、糖尿病及低血糖的人不能參與等。此前開展的“冰桶挑戰賽”,很多人不是也擔心過這個問題嗎?但很多人參加“冰桶挑戰賽”后,身體并沒有出現問題。《非誠勿擾》嘉賓主持黃菡表示,她不適宜參加“冰桶挑戰賽”,但她愿意為漸凍人捐出愛心。黃菡的說法和做法,無疑值得借鑒。
當下是一個需要體驗的時代。俗話說,當家才知鹽米貴。你不體驗饑餓,你就不知道饑餓的感覺,你就沒有扶貧的沖動。主辦方開展這項公益活動,既是一種公益探索,也是一種與時俱進,更是通過一種寓教于樂的創新做法培育公眾的慈善意識,實在沒有什么可質疑的!
“凡事必疑”,大可不必。永存善心、永葆善意、永持善舉,這是一種傳統美德,更是責任公民的應有之為。實現中國夢不能忘記貧困人口,沒有貧困人口脫貧致富,中國夢永遠不能實現。幫助貧困人口脫貧致富,我們應該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主意出主意,不能在一聲聲質疑中阻擾了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