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載,今年廣州首批公租房推出9831套,只有3834戶家庭參加意向登記,申請率不足四成,近6000套房被收回。市住房保障辦相關負責人日前表示,公租房出現較大規模收回與此前已密集推出公租房消化部分需求和申請家庭希望居住市中心等因素有關。
政府為解決城市“夾心層”、確保困難家庭“住有所居”而不吝投入建設的公租房遭到冷遇,確實有點出人意料。到底是需求者夠不著“免費的面包”,還是“面包”不好吃而被遺棄,抑或是制度設置本身有需改進之處,極有必要加以分析。
按市住房保障辦的說法,此次公租房申請率低與此前的部分需求量已被消化,應該有一定的關系。而與此前保障房僧多粥少而“搶破頭”相比,也可肯定廣州公租房還遠不到“供過于求”的時候。同時,與部分需求量被消化相比,房源與申請人希望居住在不太偏遠地域的意愿不吻合之因應該更為重要。
公租房的優勢在于租金低廉,但僅此未必就被市民追捧。倘若政府僅以公租房建設當“政治任務”,完成指標就是完成任務,甚至將公租房當成“施舍房”,選址遠離市中心,甚至建在“荒郊野外”,交通、教育、醫療、市場等設施不配套,就有悖公租房制度設置的初衷。從公租房具體需求看,其主體是上班族中既買不起商品房又不夠廉租房條件的“夾心層”。這類人對住房地段、公共交通等配套有更實際的需求。廣州出現公租房“沒人租”的尷尬,與全國不少地方保障房遭空置的原因應有相同之處,反映出項目規劃選址和配套等方面缺乏周全考慮。
毫無疑問,公租房項目選址、配套等如何真正立足于為民解困,把好事辦好,避免公共資源浪費,值得反思。最重要的一點是,公租房項目選址應以實用性為先。如在產業聚集區統籌建設公租房以解決產業工人家庭居住困難,選擇配套基礎較好的地方或通過商品房項目按適當比例配建公租房以真正利于城市“夾心層”工作生活,這些都是應考慮的。
大量建好的公租房無人問津,需要思考的另一個問題是公租房的門檻設置。市住房保障辦稱,收回的房源不憂租不出去,因為最快下月底就將對公租房保障“擴面”,放低收入申請門檻。對于此次出現大量公租房空置之后,可否讓剛落戶的畢業生申請的問題,則表示“暫時不方便透露單身申請年齡線變化”??梢哉f,政府部門已看到現行公租房制度設置方面考慮不周的問題,而如何“擴面”還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