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網訊 6月17日,城市化委員會戰略咨詢委員、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楊保軍應邀參加在青海省舉行的“智慧城市建設”論壇,在論壇上他建言,中國城市規劃設計應講究大智慧。
“人的智慧體現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社會的關系、人與自我的關系、昨天今天和明天的關系,在城市規劃設計中把這四個關系處理好了,這才是大智慧。”楊保軍說。
楊保軍認為現在城市建設的一個通病就是無序、沒章法、缺少特色。桂林是中國城市快速發展過程中風貌特色流失的一個縮影,其不再具有山水城市的特色。“我們在追求現代化的過程中把自我丟了,跟別人學,學了個邯鄲學步,這就不是有智慧了。”
“《管子》曾言,人與天調。人的規律要與自然相協調,這樣天下之美才能生。”楊保軍介紹,績溪博物館的設計是智慧的表現,保留了原有的古樹,利用樹形成了空間,還設計了粉墻,樹影隨著陽光的流動而流動,這才是“眄庭柯以怡顏”。
但是,中國很多城市在規劃設置中都是缺乏智慧的表現。“我們要吸取教訓,城市建設不能脫離社會的真實需求,泡沫的需求是不能長久支撐的。”楊保軍說。
“昨天、今天和明天,講的是可持續,對歷史有態度,對現今有作為,對未來要留有余地。”楊保軍說,“我們過去有很多方面做得不好,認識到這個以后,下一步可以做些補救工作,開展生態的修復和空間的修復,提升城市的空間品質。”
楊保軍舉例說,東莞生態園之前是堆垃圾的地方,通過生態環境修復和合理布局,建成了生態園,并吸引了很多香港的投資者投資,“生態修復不僅僅是花錢的,修復以后,可以發掘出很多的機會,反推產業的提升。”
“我希望大家要以大智慧來建設,而不要只強調技術的智慧城市。”楊保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