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符合政策規定條件的,可享受減征企業所得稅、免征增值稅、營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水利建設基金、文化事業建設費、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等稅費減免和降低失業保險費率政策。”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的意見》,促進實現新型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協同發展。(6月23日《新華網》)
民工外出,是上世紀80年代之后的事情。當時正是改革開發的火熱時期,正是各地城市發展的高潮時期,也正是人們思想觀念天翻地覆的時期。那個時候,也誕生了一個新的詞組:外來妹、打工仔。圍繞這種現象還涌現出了不少文藝影視作品。在那個時代,民工外出為國家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在背井離鄉中,民工的生活也有了改善。
但是,與民工外出同時出現的也是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城市有限的資源已經難以應付潮水一樣的民工了。城市擁堵了,治安混亂了,上學看病都難了。更為傷痛的則是農村空巢現象,留守兒童、留守老人成為傷痛,這種傷痛不僅波及了個體的家庭,而且波及了整個社會。隨之而來的則是社會安全的隱患。留守老人死在家里無人得知,留守兒童成為心靈孤島。
城市超載了。于是有人奉勸民工:回到家鄉才能受到尊重。但是,對于這樣的提醒也有民工并不買賬,他們說:城市不僅是城市人的,還是全國人的。在這種訴求之下,城市病幾乎病入膏肓。有的城市已經明確提出限制人口了。
城鄉之間的鴻溝并沒有因為戶籍藩籬的被打破而縮小,這是民工外出潮流的主要因素。在這個時候,國家出臺鼓勵民工回鄉創業的政策是順應了發展需要的。盡管說,這個政策名為“鼓勵返鄉創業”,其實完全可以節省兩個字,叫“鼓勵返鄉”。其目的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是為了促進城鄉的和諧發展,一方面是為了解決城市病。當然,同時解決的也是農村病。
如果政策足夠吸引力,就會出現民工返鄉潮。但是,不知道政府是否已經做好了準備?
城市準備好了嗎?鼓勵“民工返鄉”可以讓城市病迅速緩解,但是隨之而來的也是用工市場的減少。這就需要城市做好準備。這個準備就是現有產業的升級改造,由“人多力量大”的世界加工廠,變成依靠高科技減少用工的企業,還要在城建、服務行業進行升級、
農村準備好了嗎?雖然說,家才是溫馨的港灣,但是這些外出務工的人,都已經多年沒有在家鄉生活了,家鄉的環境雖然熟悉,可是家鄉的生活方式他們未必還能接受。這就需要農村也進行變革,在給他們提供創業服務的時候,要改變農村舊有的不文明的生活方式。地方還應該拓展致富門路,吸引返鄉的目光。
城市和農村是中國騰飛的一對翅膀。鼓勵“民工返鄉”是促進城市和農村和諧發展的需要。但是,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