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網訊 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中國機器人企業已達530多家,其中包括60多家上市公司,各地政府建成和在建的機器人產業園40多家,現有地方機器人產業園到2020年的規劃投資額超過5000億元。這樣巨大的規模,對于機器人產業的發展究竟意味著什么?面對現在各地掀起的“機器人”熱潮,有人說這有點像“大躍進”。機器人產業為何近年來如此受到熱捧?
城市化委員會專家委員、北京科技大學教授、經濟學家趙曉對此作出解讀。他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國勞動力目前出現轉折點。過去普遍認為中國人口勞動力增長將于2020年進入高峰,但是2010年已提前進入高峰,過去幾年每年以幾百萬的速度在減少。最低工資平均每年以20%或以上的速度增長,遠遠超過中國的經濟增長。中國人口紅利已經過去,勞動力減少、工資不斷上升,這種情況下發展機器人代替勞動力,前景光明。
目前機器人產業前景看好。當勞動力越貴,機器人就越合算。從未來來看,中國肯定會是世界上使用機器人最多一個國家,去年全世界約有1/4的機器人在中國被生產,以后會越來越多,大家是在搶占未來的“大蛋糕”。
搶這個蛋糕的過程當中看到,可能出手最重的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要確定未來的支柱產業,確定能夠拉動地方經濟發展的產業,它就把機器人作為一個押寶的產業。比如2014年底有一個城市要求機器人產業在2020年超過500億,產業園規劃面積超過3萬畝,說明各地政府都希望在機器人領域搶占先機。
目前來看,從北到南各地都在建機器人產業園區,都在投資機器人,有沒有產能過剩的危險?趙曉認為,問題還不是特別嚴重。中國目前有40個左右,看起來挺多,但是基于中國人口及國土現狀,40個機器人園區并不算多。
產區園畢竟不像做餐飲、或者是牙膏等日用消費品,在非工業為主的省份建機器人,大的行業背景和支持方面,趙曉認為,機器人需要一定的工業基礎,一個省份是否具有條件值得探討。有些省份不是完全由市場驅動,一些省沒有條件配置資源。但是如果完全由市場主導就沒有這樣的問題。中國是世界制造大國、國際制造工廠,全國各省來看都是有一定的工業優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