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網訊 3月6日,城市化委員會專家委員、北京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趙曉發表專欄,表示提升銀行的定價管理能力已經迫在眉睫。
趙曉表示,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再次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為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央行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由存款基準利率的1 .2倍調整為1 .3倍。利率市場化的加速推進,對我國商業銀行定價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趙曉回顧近來的幾次降息,發現銀行存款定價逐漸呈現出差異性,越來越少的銀行選擇“一浮到頂”的粗放式定價策略。上次降息之后,上市銀行中平安銀行、南京銀行、寧波銀行等存款利率全部一浮到頂,而在此次降息后,只有南京銀行將全部期限內的產品利率上浮至頂。其他的各家銀行如北京銀行、光大銀行、興業銀行、浦發銀行選擇將一年期存款利率上浮20%,華夏銀行一年期利率上浮12%,招商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上浮10%。而備受矚目的國有五大銀行,工行、建行、中行、農行和交行也清一色地沒有將存款利率上浮至額度上限,其中工行、中行、農行、交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上浮10%,建行一年期利率上浮19%。
趙曉分析,存款利率上浮到頂的銀行數量之所以減少,這其中除了受我國經濟正處于增速換擋、刺激政策消化和結構調整的三期疊加階段影響外,更重要的是銀行存貸利差正在不斷地收窄,可謂利刀割肉。在利潤增幅大幅度放緩的情況下,凈息差的縮減讓任何一家銀行都不能置若罔聞。據相關機構測算的結果顯示,綜合考慮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放寬,2015年銀行業凈息差將遠小于2014年,預計實際的收窄幅度大約在15-30個點,而這將拉低商業銀行凈利潤增速約8.16個百分點,存貸利差的縮減使得銀行在資產負債方面更加地謹慎和理性。
趙曉指出,雖然各家銀行掛牌利率定價呈現出愈加明顯的差異化,但是不得不承認各銀行在定價方面仍處于起步探索階段,至今尚未形成一整套成熟的存款掛牌利率定價策略。以往銀行的定價策略大都遵循大型銀行定期存款上浮,股份制銀行選擇性上浮到頂,多數中小法人銀行一律上浮到頂的特點。即大型銀行為利率市場化后的價格制定者,中小銀行是價格的追隨者。這樣的價格制定策略存在很大的不足:一方面依賴利率紅利和地方政府“雙重保護”發展起來的中小銀行,面對存款利率上限的逐漸放開,為了生存難免會選擇鋌而走險,不惜以較高的存款利率吸收存款,從而增加了經營風險;另一方面擁有更多政府資源和更強吸儲能力的大型國有銀行同樣“壓力山大”,此次利率調整之后,從五大行的監控數據來看,雖然沒有出現存款大搬家的現象,但是也有不少大型集團和機構客戶提出了提高存款收益的訴求,并不排除后續會轉走資金的可能,這樣讓幾家國有銀行頗為頭疼。銀行業轉型發展勢在必行,而定價機制的改進和定價能力的提升已經迫在眉睫。
趙曉提出了以下幾點方案:
第一,完善存款定價標準體系,提高存貸款定價的精細化管理。在利率市場化的背景下,銀行定價自由度逐步提高,價格已經成為了產品的重要屬性,定價貼近市場、服務于產品的訴求也日益增強。在此基礎上,銀行應結合自身業務的特點,將定價標準更加精細化,例如一般公司存款與保證金存款、大額存款與小額存款、對公存款與對私存款,要實施多維度的差異化定價,充分地將客戶細分,豐富存款利率體系。
第二,大型商業銀行要優選定價方法,引領市場理性競爭。大型商業銀行在利率價格制定方面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因此,我國大型商業銀行應進一步完善自己的貸款模型,合理運用數據模型,減少模型風險。在存款定價模型方面,要充分考量資產利用的收益率和經營成本率,計算制定出存款定價基準。中小銀行可以將此與自身特點相結合,靈活地選擇定價水平,從而使得整個市場競爭更加理性。
第三,中小銀行要加強利率定價機制建設,確立差異競爭優勢。為積極順應逐步加快的利率市場化進程,我國中小銀行要進一步加強利率定價機制建設,夯實利率市場化的微觀基礎。具體做法可以以差異化為突破口,強化自身的憂患意識、創新意識和服務意識,全面推進落實涵蓋客戶、服務、風險和定價等各個方面的差異化發展戰略,打造屬于自己的品牌優勢。
最后,趙曉總結道,總體來看,無論是完善存款利率標準體系,還是優選定價方法等都涉及到銀行經營管理的諸多方面,加強定價管理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追求的目標是一致的,即促進商業銀行整體利率定價水平的提升,降低商業銀行因定價水平偏弱而可能帶來的操作風險,最終形成良好的市場競爭環境。為此,各商業銀行需制定清晰的管理提升戰略,協調推進多方面改革,不斷提升自身的定價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