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網訊 “中國經濟的真正突圍必須靠更全面、統合的戰略,這可以說是與2008年最大不同的形勢特點。”近日,城市化委員會專家委員、北京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趙曉撰文稱。
趙曉表示,現在需要第二代改革、開放與發展戰略:從經濟改革轉向全面改革,打擊貪腐,簡政放權,建立法治中國、文明中國,構建可從“中等收入”邁向“高等收入”新制度平臺;從融入國際秩序到主動建構新秩序;用自貿區、“互聯網+”、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各種策略開辟“新常態”發展軌道。
趙曉認為,中國經濟目前正處于新舊交替的“銜接期”。今年一季度,GDP增速為六年來最低,貨運量、粗鋼產量、發電量等重要實物指數甚至跌入負增長。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最近的一次演講中直言不諱地警告:中國經濟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大于50%!那么,現在靠什么來支撐中國經濟:樓市、股市還是其他?趙曉說,我國房地產的供需局面已發生了歷史轉折,嚴重供不應求的樓市已走向供大于求。那么,房地產是否對中國經濟已無可作為?答案同樣也是否定的。
判斷中國房地產大勢,趙曉并不認同當前普遍認為樓市已絕對過剩的觀點。趙曉表示,我國住房的實物銷售量仍是天文數字,表明剛需依然強勁;我國城市化進程剛越過50%,潛在需求無疑巨大。趙曉認為,我國住房市場的真正問題在于,貧富分化導致“先富人群”對住房的拉動浪潮之后,“未富人群”的拉動浪潮青黃不接,進而才出現了一方面住房需求巨大,另一方面樓盤過剩的情形。據調查,我國“先富人群”擁有多套住房,但“未富人群”如3億農民工及其家屬,在工作地買房的僅0.9%,在靠近原住地的縣城等買房的也只有約15%;2013年農村農民工買房的房價收入比高達17.53年,城鎮農民工房價收入比也在10年左右。如果這些“未富人群”都能買得起房子,住房還會過剩嗎?
因此,趙曉指出,從中長期看,引領中國新型城市化、助推經濟增長,想方設法使“未富人群”轉變成“共富人群”,進而成為房地產下一波的消費主力,是中國房地產業能繼續健康發展的關鍵。
趙曉說,從當下看,松綁樓市調控已成了主旋律。無疑,趁房地產市場相對低迷之機將行政性調控手段回歸市場化運行,政府是希望以“穩樓市”來“穩增長”,進而“穩就業”。當然還有更重要的,那就是當前擺在中國經濟面前的嚴峻挑戰:必須趕在人口老齡化到來之前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具體目標就是力保中國經濟年均6%至7%的持續中高速增長,進而為經濟結構轉型和全面深化改革贏取時間和空間,而這時間段也就5至7年左右,這也正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在2020年人均收入翻一番的背后意義所在。
趙曉分析,在經濟結構調整陣痛和外部需求不振相互疊加時,用政策刺激兜底,同時以戰略突圍是關鍵所在。貨幣開閘、投資升溫、樓市松綁等,為的正是宏觀兜底的緣故。而在這一更加復雜、全面的政策組合中,房地產業不可缺位,必須繼續發揮投資和提振內需的作用。住建部公積金監管司司長張其光日前就撰文稱,“房地產業仍然是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經濟‘房地產化’短期內難以扭轉”。在我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20%還強,房地產投資下滑對整個經濟增長的拖累作用不容小覷。
趙曉表示,總體來看,今年樓市的寬松政策主要還是由鼓勵一套房剛需拓展到二套改善型需求,無論房貸還是稅收政策的調整,都在為改善型需求提供最大便利,堅持“穩定住房消費需求”的大方向沒有變。但是,趙曉認為,這并不代表鼓勵投資性住房需求的事情就不能做,這要視經濟未來的走勢而定。
首先是繼續釋放流動性。趙曉稱,市場普遍預計,年內估計還會有兩次降息,一或兩次降準。不管定向還是不定向,降息降準對樓市回暖都是利好。但是,首套房貸款利率進一步下調的空間已不大,因為銀行在利差的約束下動力已顯不足。以目前的貸款基準利率,在存款利率上浮空間打開之后,打7折的話,貸款銀行是要虧本的。所以,在存款利率不下調的情況下,二套房利率上浮10%會逐漸取消。
其次是限購政策會進一步修正,調整購房稅收政策。趙曉表示,營業稅免征已從5年改為了2年,進一步下調的空間基本沒有了。暫停執行對非唯一住房征收20%的個稅政策是焦點,即使繼續執行,也會不再按差額的20%征收,而是按交易總額的1%簡易稅率征收,這在年內是大概率事件。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政策,就是創建國家住房銀行。關于國家住房銀行的發展模式,目前熱議的有兩種:一種是國家開發銀行模式,即住房銀行通過發行金融債籌集資金,然后直接向購房者和開發商提供資金支持;另一種是類似美國的“兩房”模式,即住房銀行通過購買商業銀行住房抵押貸款來支持個人住房市場。趙曉認為,目前來看,實行“兩房”模式的概率更高。雖然國家住房銀行與美國的“兩房”在設立初衷和資金規模上有一定區別,但其實質仍是為中低收入家庭融資買房,這一政策對未來住房消費的撬動作用不可估量。
政策在升溫,但樓市尚未激活。與此同時,自去年冬天以來牛氣十足的滬深股市正在上演多種多樣的創富故事,其中的風險不言而喻。不過,在中美各種經濟指標的對比中,滬深股市始終是洼地,而通過股市上揚來吸引外流資本回流,以穩定貨幣流量、人民幣局勢進而刺激投資和創新,在當下自有其合理性。但必須清楚的是,中國經濟的真正突圍必須靠更全面、統合的戰略,這可以說是與2008年最大不同的形勢特點。1978年啟動的改革、開放與發展戰略,令中國在經濟改革上突圍,進而實現了經濟起飛以及初步崛起,而今天中國現在需要第二代改革、開放與發展的戰略。
在趙曉看來,若要歸納這一全盤、統合的戰略思路的核心思想,那就是改革、開放、發展這么三條。改革:從經濟改革轉向全面改革,打擊貪腐,簡政放權,致力于建立法治中國、文明中國,以構建可從“中等收入”邁向“高等收入”新的制度平臺;開放:從融入國際秩序到主動建構新秩序,用“一帶一路”、亞投行、人民幣國際化等開放戰略來贏得更安全、有利的國際環境并消除國內房地產-重化工業增長浪潮消退后的產能過剩;發展:用宏觀兜底來穩定就業和經濟,用自貿區、“互聯網+”、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各種策略來開辟新路,重新界定政府與市場邊界,擴大市場配置資源的空間,推動全民創業熱潮以及新興產業和服務業的成長,實現經濟轉型,真正進入“新常態”發展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