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央行發布了今年第一季度儲戶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51.9%的居民認為目前房價“高,難以接受”,較上季度下降6.9個百分點,44%的居民認為目前房價“可以接受”,4.1%的居民認為“令人滿意”。
“央行:超四成居民認為房價可接受”,這樣的新聞標題足以引發不少網友吐槽,有想罵人的,有認為數據不靠譜就是個笑話的。誠然,如此高比例的人認為房價可以接受,與普通民眾的切身感受確有反差,在我們身邊常聽到有人抱怨房價高,罕有認為高房價可以接受的,更遑論感到滿意。
試問,究竟是哪些人認為房價令人滿意?難道是房地產開發商?又有哪些人認為房價可以接受?難道是那些坐擁數十套甚至百套房產的人?
與其關注多少人可接受高房價,不如關注多少人難以接受高房價。從調查可知,超過半數的居民認為目前房價高得難以接受,這一數據無疑比“四城居民認為房價可接受”更有價值,也更值得琢磨。
其實對有錢人來說,房價再高他們也能接受,多買一套房少買一套房,他們的生活質量都不會受到太大影響。而對于那些感嘆房價高的人來說,買不起房子往往意味著無法實現安居,基本的生活品質就會大打折扣。
一方面應擠水分,另一方面還應強筋骨,比如讓老百姓的口袋鼓起來。房價回落了,口袋更鼓了,買房才不是奢望。另外,還可以在公積金上做文章。
日前住建部要求進一步降低門檻,增加公積金貸款額度,還要進一步采取公積金跨省、跨市異地支取使用的措施。目的就是“使住房公積金在支持居民基本住房需求、改善民生方面發揮更大作用”。這對打算使用公積金買房的人來說,是個利好消息。與此同時,還應該降低首付比例以及適當調低貸款利率,讓更多有一定經濟實力的人有機會買房。
不過,對某些人來說,即便再提高公積金個貸額度,他們也買不起房,有的人壓根就沒有公積金,有的人付不起首付。對這一群體同樣不可忽視。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安排740萬套”,“住房保障逐步實行實物保障與貨幣補貼并舉”。
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出,“要穩定住房消費,堅持分類指導”,“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這說明政府已經在著力解決住房這一重大的民生問題。正因為如此,職能部門更應該關注有多少人難以忍受高房價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