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月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數據。統計顯示,2月絕大多數城市房價跌回去年同期水平(3月19日《經濟參考報》)。而我從近期公共空間聽到的樓市預期卻是:專家、業內人土異口同聲地加入“房價轉漲”“房價速漲”大合唱。其實,事實和常識告訴我們,鼓吹叫囂“房價轉漲”“房價速漲”,非但站不住腳,而且有害無益。
市場規律告訴我們,當商品供大于求時,價格趨勢是下跌而非相反。商品房也是商品,自然要受規律制約。也就是說,也就是說,在高品房庫存高企積壓嚴重的情況下,房價頂多是不降企穩,而斷不應該也不可能是漲價甚至速漲。據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發布的《2014年新建商品住宅庫存報告》顯示,從年度數據看,2010年-2014年5年期間,35個城市均呈現供大于求的態勢。截至2月底,易居方面監測的35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庫存總量為27148萬平方米,環比增長0.1%,同比增長19.1%。面對如此高企的庫存積壓和去化壓力,我不知道“漲價說”說從何談起。
在新一屆政府“把錯裝在政府身上的手換成市場的手”的理性努力下,中國樓市好不容易從“10年出臺43個調控文件房價上漲10倍”和“屢調屢漲屢漲屢調”的惡性循環中突圍出來。休養生息中的樓市正值回歸理性,尤其表現為買賣雙方心理的回歸理性。只要是人口說人話,恐怕沒有誰會否認目前樓市買賣雙方與此前相比更為理性,預期也出現理性調整。一方面,購房者并未受近期利息調整等“利好”政策刺激而出現恐慌性入市,對于價格漲幅較大“房子在地上,價格在天上”的房源接受度依然不高;另一方面,面對業主消費預期向好,開發商雖然出現一定扛價現象,但并未像過去那樣大幅調高掛牌價,甚至狂言“今年最高價,明年最低價”。在如是心理狀態下,理性預期應當是,短期內房價還將處于比較穩定甚至下調狀態,而不是盲目樂觀地鼓噪叫囂“房價轉漲”“房價速漲”。
從高層樓市政策走向看,從去年下半年以來,“去庫存”、“穩定住房消費”、“支持合理的住房需求”成為政府現階段樓市政策的主基調和關鍵詞。須知,這三條中,沒有哪一條可以與房價上漲預期掛上鉤。應當承認,雖然2015年以來多項政策正在為樓市寒冬帶來暖意,比如2月5日和28日央行兩次降準,以及政府工作報告提法、李克強總理答記者問,皆提出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都釋放出“穩定住房消費”的積極效應和“支持合理住房需求”的利好信號,然而請記住,只要有“去庫存”這個大前提存在,得出“房價轉漲”“房價速漲”結論,就顯得過于樂觀和為時過早。
我不知道,某此專家熱衷于鼓吹“房價轉漲”“房價速漲”,是不是為利益集團代言。但我知道,不負責任地鼓吹“房價轉漲”“房價轉漲”,只會混淆視聽誤導決策,為樓市埋下重回“屢調屢漲屢漲屢調”的風險,這顯然是誰也不愿看到的。故而,對民眾而言,不妨多用事實和常識判斷,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大腦;對地產商而言,延續降價穩價促銷去化庫存解放資金鏈才是正道;對地方政府而言,別再重蹈“土地財政”覆轍,從而重新被“土地財政”綁架而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