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所要解決的都是現實問題,讓新型城鎮化能夠落地,推進了“三個一億人”的城鎮化實施方案,問題導向非常突出,最大的亮點在于配套方案的系統化。
備受關注的《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日前正式公布。江蘇、安徽兩省和包括寧波、大連、青島等在內的62個城市(鎮)被列為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這一的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方案及各試點地區的方案被媒體喻為“62+2”方案。
根據《方案》要求,2014年底前開始試點,并根據情況不斷完善方案,到2017年各試點任務取得階段性成果,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2018年至2020年,逐步在全國范圍內推廣試點地區的成功經驗。
五大任務帶來哪些福利?
《方案》顯示,試點的主要任務包括建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建立多元化可持續的城鎮化投融資機制,改革完善農村宅基地制度,探索建立行政管理創新和行政成本降低的新型管理模式,綜合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創新。
《方案》還提出,加強部門間政策協同配合,推動新型城鎮化相關政策和改革舉措率先在試點地區落地。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表示,《方案》推進了“三個一億人”的城鎮化實施方案,問題導向非常突出,最大的亮點在于配套方案的系統化。《方案》所要解決的都是現實問題,讓新型城鎮化能夠落地。從前的配套方案更多的是散落在各個政策當中,而本次《方案》則非常系統地提出了農民進城成為市民之后一系列問題,包括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保障、教育、醫療等各方面,避免了把城鎮化簡單當做城鎮建設的錯誤,把農民進城之后的成本問題要解決好,才是真正做到了“以人為本”。
北京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中心主任曹鳳岐指出,明確提出“建立多元化可持續的城鎮化投融資機制”是《方案》的又一亮點。“新型城鎮化必須依靠市場機制,以企業為投資主體,特別要激發民間投資的活力。”
平安證券的相關人士預測,2015年,上述五大任務中能夠取得較大進展的可能是以健全地方發債機制為代表的城鎮投融資機制改革,新型城鎮化建設將隨著各方面改革的不斷推進而取得新的進展。
農業銀行也指出,試點方案可能帶來的四大變化:一是試點地區公共服務均等化步伐會加快;二是試點地區地方債券發行和PPP融資進程會加快;三是試點地區農地制度改革會加快;四是試點地區行政管理體制和財權事權變革會加快。
為什么城鎮化試點城市集中中小城市?
最終進入試點名單的“62+2”,即江蘇、安徽兩省,加上寧波、大連、青島三個計劃單列市,石家莊、長春等7個省會城市,北京通州區、河南洛陽市等25個地級市(區、縣),河北定州市、河南蘭考縣等25個縣級市(區、縣),以及浙江省龍港鎮、吉林省二道白河鎮兩個建制鎮,共計62個城市(鎮)。
《方案》還提出了,在符合行政區劃合理調整的前提下,可選擇部分有條件的地方進行撤鎮設市設區試點,優化行政層級和行政區劃設置,積極借鑒經濟發達鎮行政體制改革試點的經驗,探索更加精干、高效的組織構架和行政體制等。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表示,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了要創新人口管理,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
《方案》則是這一政策的具體落地,按著新型城鎮化的發展戰略,要形成合力的城市規模體系,嚴格控制特大城市的人口和承載能力,要解決“人的城鎮化”的問題,中小城市的人口容量還有很大空間。
“人的城鎮化”如何體現?
《方案》中提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精神,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
此外,《方案》也對城鎮化試點工作的監測評估做了要求:“國家發展改革委要加強對試點工作的跟蹤監督,開展年度評估考核,建立試點動態淘汰機制。”
按照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里的要求,推進城鎮化要把3個一億人作為重點,即到2020年,要使1億目前已經在城鎮工作居住的農民工能夠落戶,要讓目前在各類城鎮居住的1億人通過棚戶區、城中村改造實現居住條件的改善,要使1億中西部農民就近轉移、就近城鎮化。
國家發改委發展規劃司司長徐林在2014年城市中國計劃年會上曾經表示,我國之所以編制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是因為我國有一些制度阻礙城鎮化自然發展。由于城鄉制度分割,特別是建立在城鄉戶籍制度基礎上的社會待遇、福利的差異化,阻礙了發展要素的自由流動。
據悉,青島市在方案要點中提出,建立居住證與教育、醫療、保障房等基本公共服務供給銜接制度,將隨遷子女教育納入教育規劃和財政保障范疇;安徽省試點方案明確,完善住房供應體系,落實廉租住房、公共租賃住房并軌運行政策。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以往一些措施出臺,往往偏重于城鎮建設,這一次則明確提出“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的指導思想,切實貫徹了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城鎮化的要求,而且還安排了一系列的配套措施以及監測評估的指導意見,非常系統地落實“以人為本”的核心。